过年,实质上是一种氛围。腊月二十八家家便开始炒花生、瓜子。不过,暂时还不让吃,只有等到大年初一拜年时才可以享用。
大年三十的年夜饭又称“团圆饭”。吃年夜饭时讲究一家人到齐。这是一年之中最热闹、最丰盛的家宴。年夜饭上的“年鱼”是不能吃的,只有等到大年初五才能开“戒”,因为鱼谐音“余”,表示“年年有余”之意。
吃完年夜饭,大人要给小孩压岁钱。那时的压岁钱能有一毛钱就算不错了。不过,虽然钱少,但表达了大人对孩子的关爱。此后,是孩子们最高兴的时刻,因为要换新衣服了。孩子们穿着新衣,在嬉笑声中迎接新年的到来。
初一天刚亮,人们便成群结队去拜年。拜年时,晚辈要给长辈磕头,而长辈则不断往孩子口袋里装糖果。拜年结束,看大戏成为那个年代过年时必不可少的“文化大餐”。舞台很简陋,演艺人员唱得虽不“字正腔圆”,但看的人却是乐滋滋的。
如今,生活好了,天天都在“过年”。然而,儿时冲着吃穿盼望等待过年的感觉却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