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2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儿时过年

高国春
  我的童年,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那时物质不丰富。若经常能吃上白面馒头、半个月吃上一顿肉,就算奢望了;穿衣服也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更不用说赶时髦穿新衣了。正因如此,那时一年365天,唯一寄予念想的便是对过年的期盼。因为家里无论怎样困难,过年时餐桌上总会有一碗红烧肉、两盘水饺,大人总要抠出几块钱来给小孩做件新衣服。

  过年,实质上是一种氛围。腊月二十八家家便开始炒花生、瓜子。不过,暂时还不让吃,只有等到大年初一拜年时才可以享用。

  大年三十的年夜饭又称“团圆饭”。吃年夜饭时讲究一家人到齐。这是一年之中最热闹、最丰盛的家宴。年夜饭上的“年鱼”是不能吃的,只有等到大年初五才能开“戒”,因为鱼谐音“余”,表示“年年有余”之意。

  吃完年夜饭,大人要给小孩压岁钱。那时的压岁钱能有一毛钱就算不错了。不过,虽然钱少,但表达了大人对孩子的关爱。此后,是孩子们最高兴的时刻,因为要换新衣服了。孩子们穿着新衣,在嬉笑声中迎接新年的到来。

  初一天刚亮,人们便成群结队去拜年。拜年时,晚辈要给长辈磕头,而长辈则不断往孩子口袋里装糖果。拜年结束,看大戏成为那个年代过年时必不可少的“文化大餐”。舞台很简陋,演艺人员唱得虽不“字正腔圆”,但看的人却是乐滋滋的。

  如今,生活好了,天天都在“过年”。然而,儿时冲着吃穿盼望等待过年的感觉却没有了。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高国春
~~~张天野
~~~马亚伟
~~~王国梁
   第01版:要闻导读
   第02版:今日观点
   第03版:要闻快报
   第04版:要闻快报
   第05版:热线新闻
   第06版:社会新闻
   第07版:经济新闻
   第08版:中国新闻
   第09版:中国广角
   第10版:中国视点
   第11版:中国视点
   第12版:中国关注
   第13版:中国广角
   第14版:中国纪录
   第15版:国际新闻
   第16版:国际观察
   第17版:国际广角
   第18版:文娱新闻
   第19版:文娱新闻
   第20版:文娱新闻
   第21版:体育新闻
   第22版:体育新闻
   第23版:体育新闻
   第24版:天龙文苑
儿时过年
四大名著觅兔踪
旧衣贴心
唯有暖阳不可辜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