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科学利用公共资源 下大功夫精细管理

□薄 鸿

  1月23日,交警小店一大队民警,在处理违法停车时,发现一辆已被注销的“僵尸车”占用车位,于是立即将其拖移至指定停车场。(《太原晚报》1月24日)

  注销车辆已无法上路,按常规报废销毁进行回收利用就好,但却停于车位,久占不动,让人发愁。有媒体报道,一辆“最牛僵尸车”在某小区车位上停了超过17年才被拖走。

  “僵尸车”成为顽疾有多方面原因,有的是因经济纠纷,有的是不懂报废流程,还有的是没时间处理……这些“僵尸车”长期停在路边、小区,不仅占用公共资源,妨碍车辆和行人的正常通行,而且停放过久车辆内部构件发生老化,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但处理“僵尸车”也不容易,机动车即便长期不动,从法律上来讲也是个人财产,不经过车主轻率处置存在法律风险。因此,在处理“僵尸车”的过程中,不论是查询车况、寻找车主、沟通交流、拖车报废等,每个环节都需要多人多部门配合。对于已注销的“僵尸车”,有关部门可以拖走处理,但对于存在经济纠纷、不愿走报废流程的车如何处理,就成了难题。

  破解“僵尸车”顽疾需要多部门合力对症下药。首先要出台一套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制定一系列的政策与法规,明确“僵尸车”的分类及处理办法,让车辆的生产、使用、报废、再利用全环节流程顺畅,进一步明确责任与义务。同时,还需要建立健全车辆使用过程中的监督、管理和服务机制,在车辆不能发挥其功能时,人们能够便捷地对其进行妥善处置。

  破解“僵尸车”顽疾还需要群众的广泛参与,相关部门应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及时将报废车处理流程事项告知公众,提高市民的意识与责任感,引导他们不随意放置废弃车辆。同时,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建立“僵尸车”信息数据库,加强执法力度,对“僵尸车”的拖离、销毁等进行严格的管理,以便更加高效地进行处置。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导读
   第02版:观点
   第03版:要闻
   第04版:都市
   第05版:都市
   第06版:社区
   第07版:消费
   第08版:服务
   第09版:创城
   第10版:中国
   第11版:视点
   第12版:世界
   第13版:文体
   第14版:文体
   第15版:银发学堂
   第16版:天龙·随笔
话外音
好气候让太原更宜居
类博物馆要有自己的“门面担当”
科学利用公共资源 下大功夫精细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