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销车辆已无法上路,按常规报废销毁进行回收利用就好,但却停于车位,久占不动,让人发愁。有媒体报道,一辆“最牛僵尸车”在某小区车位上停了超过17年才被拖走。
“僵尸车”成为顽疾有多方面原因,有的是因经济纠纷,有的是不懂报废流程,还有的是没时间处理……这些“僵尸车”长期停在路边、小区,不仅占用公共资源,妨碍车辆和行人的正常通行,而且停放过久车辆内部构件发生老化,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但处理“僵尸车”也不容易,机动车即便长期不动,从法律上来讲也是个人财产,不经过车主轻率处置存在法律风险。因此,在处理“僵尸车”的过程中,不论是查询车况、寻找车主、沟通交流、拖车报废等,每个环节都需要多人多部门配合。对于已注销的“僵尸车”,有关部门可以拖走处理,但对于存在经济纠纷、不愿走报废流程的车如何处理,就成了难题。
破解“僵尸车”顽疾需要多部门合力对症下药。首先要出台一套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制定一系列的政策与法规,明确“僵尸车”的分类及处理办法,让车辆的生产、使用、报废、再利用全环节流程顺畅,进一步明确责任与义务。同时,还需要建立健全车辆使用过程中的监督、管理和服务机制,在车辆不能发挥其功能时,人们能够便捷地对其进行妥善处置。
破解“僵尸车”顽疾还需要群众的广泛参与,相关部门应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及时将报废车处理流程事项告知公众,提高市民的意识与责任感,引导他们不随意放置废弃车辆。同时,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建立“僵尸车”信息数据库,加强执法力度,对“僵尸车”的拖离、销毁等进行严格的管理,以便更加高效地进行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