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清明的气味

王祥夫

  怎么说呢,把清明算在众多的节日里边像是比较牵强,在中国众多的节日里,清明这个节日算是比较清淡,中国的节日都是以吃为主,端午小吃,中秋中吃,春节大吃,这三大节日的主要特色都是要让人开怀大嚼的。而只有清明,不见有吃的说法,比如特别要吃什么?特别要喝什么?清明多与纷纷的小雨联系在一起,好像是,这时节特别容易有雨,古人掐算得真准,南方不必说,即使在北方,也三点两点地落。走在路上,看看衣襟,分明有点点黄尘,不用问,是雨落了下来。古人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只读这两句,你就会问,怎么来不来就要断魂?读下去你才会明白是为了要找烧酒喝。

  下小雨的日子里,人们常常会想到酒,与酒般配的也最好是小雨天,窗外绵绵小雨,桌上两壶热酒,瓶中一枝杏花。为什么是两壶酒呢?你得找个好友来一道喝才好,一个人喝没意思。雨要小小地下,若瓢泼样来一阵豪雨,檐流如瀑,满街黄浆,好像不怎么能助人的酒兴。所以说,清明总是能让人想起酒的味道,是因为那纷纷的小雨,再加上泥土给雨淋湿过的味道。清明问酒是对的。唐诗中的那个人,没了魂儿一样地拦住牧童就问酒馆哪里有?那简直就是受了小雨的蛊惑。我年年在清明这一天给父母扫墓都是要先给二老敬过酒,地上人敬地下人,然后自己也喝那么一点,说是一点,却是一点加一点,一点再加一点,想想,一点再加上一点。在那个地方喝酒,也算是和父母在一起团聚小饮,天阴阴的,雨点点的,让人心中有莫名的惆怅,这惆怅便是世上最好的下酒菜,所以人很快就微醺了。回去的道上,闻得见的还是那春雨的味道,那种特别新鲜的、雨洒在土地上的味道。要说清明的气味,也就是这种让人爱闻的气味了。

  说到让人爱闻,因为它是天上的雨与地上的泥土混合在一起的清鲜之气。中秋是瓜果气,各种瓜果梨桃的芬芳混在一处,让人无端地觉得嗅觉上的富足和食欲的牵扯,春节的气味则是混合在一起的浓烈的酒肉之气,这时候案头清供的水仙和佛手的清香早就不知去了哪里?端午的气味来得清淡些,是竹叶和糯米再加上艾草的清香,但远不如清明的气味来得铺天盖地,是天地之大气。说到清明节的气味,还要说说杏花,唐人眼里的杏花村我想断然不是名叫杏花村的村子,我想那肯定是纷纷开着杏花的各种地方,杏花开足的时候只可用一“闹”字来形容,杏花开足的时候那花便全白了,只有花萼处还有那么一点点的胭脂,这时候你在太阳下看杏花非得眯上眼不可,真是白得太晃!或者不行你就戴上墨镜。

  在北方,杏花总是开在清明前后,不会太早,也不会太后。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鲍尔吉·原野
~~~白松青
~~~王祥夫
   第01版:要闻导读
   第02版:观点
   第03版:要闻
   第04版:都市
   第05版:社区
   第06版:服务
   第07版:警法
   第08版:创城
   第09版:健康
   第10版:广角
   第11版:关注
   第12版:世界
   第13版:文娱
   第14版:体育
   第15版:美丽校园
   第16版:天龙·品味
等到花儿开,等你跑过来
微信人生
清明的气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