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王琦的《小城槐香》如山中泉音,静美而深远。
忘记是哪位作家说过,人的一生有三次读童书的机会,第一次是童年,第二次是抚养孩子的过程,第三次是生命即将落幕。事实上,人的一生无时无刻不是在追忆童年中。阅读《小城槐香》,我的心是平静的,情绪流动缓慢,如山间行走,似乎自己也回到童年,这正是从书中读到可以回溯成长经历的深刻意义。
一度时期,在高速的现代化发展潮流中,传统习俗的内核——诗礼的精神乃至形式丧失了很多。人们在行礼如仪的时候,只在意那些对自己福祸相关的禁忌,而对礼仪的内涵毫无所知。孩子们的成长行为举止显然都受大人们影响,如果说仅仅是跟这个时代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那么我们,作为父母把许多自己无法实现的理想寄托在孩子身上,因此他们的成长没有童年,甚至来不及记事,直接进入了教育。
《小城槐香》的重要性也许不在于她为我们虚构了一个并不遥远的关于过去的故事,重要的是,她在怀念那个“过去”的同时,也深怀一种自我肯定和否定的意味。那是一个许多人都曾经经历过的历史,除了独特的身世,所经验的一切,应该是一代人共同命运的缩影 。我们常说,阅读,是为了建构孩子心中的未知世界,保护孩子旺盛的好奇心以及探索世界的积极性。日常生活中的发现对于孩子来说一直是最重要的任务,而我们大人们能做的就是引导,如何引导以及怎么做,我想这是很多人一直想要得到的答案。
如今,我们已经回不到从前了,但是通过阅读带着孩子回到从前,去发现妈妈辈的成长,让孩子们在阅读中建构内心的世界,让内心的世界和现实世界得到一种良好的链接,从而能够更好地培养孩子们的精神独立人格。
“精神独立的人格”一定是生长在温情满满的环境中,也是生活在古老的社会结构和风俗礼仪的环境中。用我们现在人的说法,那是一种平庸的生活,恰恰是这种平淡无味的日常生活呈现出了没有焦虑的生活。
我认为,所谓激情、崇高、永恒,都与成长无关。成长是平常的,是顺应的,也是《小城槐香》中所展现的二十四节气中的意境,没有更多的危险和苦难,是平常的,在任何一个角落,大人们都是孩子的朋友,孩子们不需要躲闪。
在中国,大人们经常犯的错误就是,从自己的角度,去评判甚至否定孩子。这样对孩子是非常不公平的,也是从这个角度来讲,孩子是弱者。虽然我们现在都在标榜,一切为了孩子,但扪心自问,你是真的看到并且懂得孩子的感受么?我看不尽然。俄罗斯文化大师德·谢·利哈乔夫说过:“要理解一件艺术作品,一定要了解它的创作条件、创作目的,画家的个性以及时代特点。”大人们的作用不只是一个简单的文字传播器,更应该给孩子们表达蕴藏在故事中的情感和隐喻——成长中的温暖。
这也是《小城槐香》所传达出的意趣。
如果说对《小城槐香》还有一点点遗憾的话,那就是:“成长并不只是教化真善美,而是直面人生的真相”,孩子们在童书中感受到的那些负面情绪的表达,也是学习认识世界和懂得接受事物多面性的一种方法,毕竟教会孩子真实的人生,比给他们虚构一个完美的囚笼更加重要。我想下一部作品中王琦会有更多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