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高地是新时代内陆地区对外开放高地,既不同于过去内陆地区低层次的开放,也有别于沿海沿边地区和其他城市的开放,而是立足太原都市圈的区位资源优势以及山西中部城市群协同发展形成的新优势,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畅通高效率的对外开放通道,打造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平台,发展高质量的外向型经济,全面提升太原对外开放能级,带动山西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走出去引进来。
畅通高效率的开放通道
交通是畅通国内国外双循环的重要纽带和基础支撑。城市对外通道的畅通程度决定着对内合作与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太原是国家支持建设的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和无水港城市,是国家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战略重点建设的国家物流枢纽城市和区域航空枢纽城市,是黄河流域“几字型”和“十字型”为主骨架的现代化交通网络节点城市,也是“一带一路”大通道上的重要节点城市。畅通开放通道,要打通太原都市圈与山西中部城市群的“堵点”、连接山西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的“断点”,推动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机场等交通基础设施高水平成网,加快建成太原国家综合交通枢纽,提升太原的城市通达性,增强太原与山西中部城市群、与国内各区域、与海外的交通运输联系,为融入新发展格局打开通道。要高水平建设太原航空口岸、太原铁路口岸、无水港、国际互联网数据通道、跨境电子商务枢纽,加快推进5G、物联网、智能交通等新型基础设施,构建立体联网、内外联通、多式联运、无缝衔接的现代交通运输体系,建成国家物流枢纽,提升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主要口岸互联互通水平,拉近太原与世界的距离,把内陆变成对外开放的前沿,为全面融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际国内双循环发展格局奠定坚实基础。
构建高水平的开放平台
开放平台是深化对外开放、推动经济发展的载体。太原1992年成为国家内陆开放城市,之后国家级太原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武宿综合保税区(2016年与晋中经济技术开发区、山西科技创新城、山西大学城等8个园区整合为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等开放平台先后设立,2007年国际能源产业博览会落户太原,此外,太原还有12个国际友好城市,这些平台的设立对提升太原对外开放能级、扩大太原的“朋友圈”发挥了重要作用。进入新时代,国家批准太原为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鼓励太原建设临空经济区,山西省支持太原创建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城市、积极新建阳曲保税区、高起点申建国家自贸试验区。随着这些政策措施的落地,太原各类开放平台基本上应有尽有,我们的任务就是要做实开放平台,明确开放平台的重点,注重开放平台的实效,提升开放平台的水平,统筹发挥好各类平台的作用,使之真正成为太原和山西走出去引进来的强力支撑。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重点建设太忻一体化经济区、打造山西融入京津冀和服务雄安新区的重要走廊,这既是山西主动对接国家战略的关键之举,也是省城太原对内对外开放的新平台。要以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太原起步区建设为抓手,拿出八路军当年那种气魄,向改革要动力,向开放要活力,推出一批具有突破性、首创性、操作性的务实举措,把太忻一体化经济区起步区打造成开放平台中的高台、成为太原开放高地中的高地。
完善高标准的开放制度
开放高地一定意义上就是用更加便利、更加包容的政策和制度,创造更加开放、更加自由、更加有序的营商环境。内陆城市既不沿海也不沿边,地理区位、自然生态等硬环境难以与沿海沿边和自然环境优越的城市相比。打造开放高地,一方面要努力改善提升硬件环境,另一方面要把更多精力放在人文环境和政策制度环境的营造上。2020年国务院通过的《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已经实施,2021年国务院又出台《关于开展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工作的意见》,确定6个城市聚焦市场主体关切,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为全国持续深化营商环境改革积累经验、树立标杆。我们要充分利用转型综改区先行先试的金字招牌和国家鼓励省会城市对标国际先进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把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更好结合起来,解放思想,破除一切制约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的观念壁垒、制度障碍,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和“无障碍、无差别、无后顾之忧”“可预期、可信赖、可发展”的要求,对标中央要求、对标国际先进和国内发达城市,“拿来”与首创并举,敢于复制自贸区、试点区的经验,善于集成“他山之石”,敏于创设太原的比较优势,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用高水平的制度供给,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建设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的市场环境、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诚实守信的信用环境、开放文明的人文环境,打造营商环境更优、开放层次更高、辐射作用更强的内陆开放高地。
(作者为太原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