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经过几年业余时间的积累,我于2015年完成了第一部长篇小说《中国,起飞》。在那时,这本书是国内第一本反映我国百年民用飞机历史的纪实小说。从此,我开始将题材聚焦于现实和科幻这两大方向。
2019年,我接触到了真正的网络文学世界。我将几年的积累逐步成文,陆续创作了悬疑类作品《迷雾苍穹》、现实类作品《北斗星辰》和科幻类作品《画天为牢》。其中,《北斗星辰》有幸获了一些奖项。
我是如何创作这部作品的呢?
生灵感。2020年7月,我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全面建成并开始全球运营,这对曾经干过多年卫星导航工作的我产生了很大的触动,曾经的不少同事与朋友都成为北斗的中坚和骨干,我为他们深感骄傲。于是,写一部北斗历程的小说就成为心中的一团火,开始烧起来。
搭框架。灵感产生之后,就像破土而出的树苗,你不需要刻意去培养,它就会生长。于是,就要开始搭框架了,这里的搭框架,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搭事实框架,也就是整个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发展历程。前后三十年,有哪些重要节点、重点事件和重大突破,这些关键点确定之后,再把时间线一拉,便是一个粗略的故事框架。在此基础之上,再放入一些穿插的事件,考虑是否要采用插叙或者倒叙的手法等,就基本形成了另一个框架——故事大纲。我有写大纲的习惯,总觉得这样会让自己在之后的创作当中始终不忘初心,不偏主线。
设情节。框架搭好之后,相当于一幅画的轮廓基本勾勒完毕,情节则是开始将其填充得更加丰满。围绕着框架中的那些关键点,针对放进去的那些穿插事件,进一步补充要素,比如前因后果、起承转合,设置一些困难、障碍、转折等类似于悬念的东西,增加文章的生动性和抓人性。
立人物。为什么到现在才立人物呢?我的原因是:类似于北斗这样复杂项目的成功,一定是团队贡献的结果,哪怕有多名院士起到“擎天柱”和“指南针”的作用,依然要靠一个庞大的团队去实现。因此,在我看来,框架和情节优先,再选择典型人物。这个思路应该不适用于所有现实题材的创作,因为很多题材可能主要是靠主人公推动,所以必须先把人物立起来。另一方面,主人公不太适合立得太高,我选择了几个有代表性的小人物,聚焦于他们的成长。北斗是国之重器,不光可以帮我们的军事力量拱卫国土,还能够服务于国计民生、各行各业,同时,她的国际合作也非常密切。因此,我设置了三类主人公,分别聚焦于北斗卫星本身的研制、国际合作和产业发展。当然,院士与领导们的作用不容忽视,我安排他们在关键时刻出场,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叙重点。类似于北斗这样的复杂长周期项目,整个过程其实是很枯燥的,日复一日的钻研、实验和试验,各种各样的会议,有时候几个月就干一件事,如果不分重点,很容易变成流水账或者带有文艺色彩的工作报告。因此,我会围绕上面的关键点来重点描写,其他就一笔带过,甚至不提,比如北斗的亮点短报文、百分百国产化、自主技术突破(如原子钟、星间链路等)是一定要写的,北斗与GPS、伽利略等世界主流卫星导航系统的“爱恨情仇”也是一定要写的。
做减法。第一,是出于保密的考虑,我得确定其中写到的技术参数、技术思路和相关内容是完全公开可查的,如果查不到,我就会毫不犹豫地删掉。第二,是出于商业侵权的考虑。有些东西有可能是商业秘密,或者涉及到商业权利,也删掉为宜。我在作品中把参与北斗项目的真实单位名字全部都改成虚构的,就连北斗,我也用了“天罡”来代替。第三,删掉一些重复描写的内容和过于夸张的描述。
但对现实题材来说,尤其是对北斗那样的重大项目来说,基于事实是底线。
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像我这样有某个领域专业背景,进而用小说记录的作者越来越多。同时,受到鼓励开始关注一些专业领域,尝试以它们为题材进行创作的非科班作者也越来越多。对此,我非常开心,这意味着网络文学百花齐放,万象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