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平顺虹霓古村

薛林平 胡 盼
虹霓村
  长治市平顺县虹霓村三面环山,虹霓河穿村而过,行至村东断崖处飞泻而下,水雾四射,在阳光照射下形成一道道彩虹,村庄因此得名“虹霓村”,又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而称为“悬崖上的古村”。

  据村中明惠大师塔背面碑刻《潞州紫峰山海会院明惠大师铭记》载,该塔落成于五代后唐长兴三年(932),由此推断五代时虹霓村已有人居住。

  另据《平顺县志》记载:“平顺人民在清嘉道以上,原不甚杂,开垦东山一带者,多襄垣人。自咸同以还,因东临林县,人稠地窄,乏田可耕,一般贫民之无生业者,窥县东荒山甚夥,无人垦辟,呼朋引类乘隙而入,典买顶托大加种植。数十年间,来者愈众。南起跑马赸窟窿梯(现河南林州石板岩镇),北迄豆口里之南山(浊漳河南岸群山),西抵杜公岭之南北一带,周围二三百里间,到处均有其足迹。其人性勤苦,善居积,或二三十家全操林语,或五六十家,半仅土人。”由此可知,如今的村民大多为河南林州迁徙来的流民后代。

  村庄东侧为出太行入河南的重要关隘——虹梯关,清乾隆《潞安府志》内有记载:“鲁班梯,即虹梯关,有石径通河南林县。径如云梯,土人传鲁班所凿。”古道狭窄险峻,是沟通东西的重要商道。虹霓村是晋豫古道的必经之地和重要的商贾驿站,村庄整体坐北朝南,被虹霓河分为南北两部分:北侧村落规模较大,以居住功能为主;南侧原为古道经过的商贸区,店铺商号杂以民居。长虹桥横跨虹霓河上,是进出村子的重要通道。

  村内街巷相互连通,上街、中街及下街仍保持着传统的走向及尺度,部分路段还保留着青石板路面。北部片区以连接明惠大师塔、五道庙、关帝庙的街道为主街,其他街巷与主街相交,总体呈网格状。南部片区以河南街为主,街两旁分布前店后居的院落。

  村内保留的历史文化遗存种类比较丰富,包括民居、庙宇、石塔和水磨坊。民居多为二层,建筑大多就地取材,用石板做屋顶,石块垒墙体。关帝庙位于虹霓村北片区东部,现存正殿及耳殿,均为清代遗构。

  村中的明惠大师塔,为方形单层亭阁式石塔,通高约6.5米。塔檐为石雕屋檐,塔刹由基座、山花蕉叶、仰覆莲瓣和宝珠组成。此塔纪年确切,雕造精美,2001年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研究我国古代建筑历史的珍贵遗存,被《中国古代建筑史》引为唐五代时期方形石塔的典范之作。塔背面嵌后唐长兴三年(932)海会院明惠大师塔碑一通。碑文记述了明慧大师的经历,他受到潞州节度使李蠙的礼遇,在延庆院做住持,至唐僖宗乾符四年(877)为贼人所害。后唐长兴三年(932)明宗为其建立阴院,即海会院,如今村内的学校即为海会院遗址。

  虹霓村利用得天独厚的水利优势,很早就修建了水磨坊。据村里人讲述,清代时虹霓河水势很旺,不仅能满足沿途各村引水灌溉,还可以带动水磨运转。整个虹霓河流域各村都会建造水磨房,现仅遗存虹霓村水磨坊一座,位于长虹桥南端,为清代遗构,面阔三间,上下两层,下层连着河道,有引水槽引水冲击水轮盘转动,上层为磨坊。水磨的使用提高了生产效率,粮贩经晋豫古道将小麦运至此地加工后外销,进一步促进了虹霓村的商贸发展。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晋民俗~~~
~~~薛林平 胡 盼
晋之味~~~
红色记忆~~~马奇怀
~~~张六金
~~~武翠英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地方新闻
   第04版:地方新闻
   第05版:时事新闻
   第06版:要闻
   第07版:视点
   第08版:晋韵
拜“巧姑姑”
平顺虹霓古村
寓意美好的 莜面栲栳栳
舍命送情报
晋贤尹铎的太忻两地情
阳曲板寺山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