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落实教育公平 减轻学生负担

  教育部办公厅日前发布关于做好2023年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要求义务教育严格落实免试入学升学规定,不得通过考试或变相考试选拔学生,不得以各类竞赛、考试证书、荣誉证书、培训证明等作为招生入学依据或参考。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促进公平是义务教育改革发展的主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我国始终坚持义务教育由国家统一实施,持续引导规范民办教育发展,不断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负担。在此过程中,义务教育严格落实免试入学升学规定,意义重大。

  随着“双减”政策的持续深入开展,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大幅减轻。尽管如此,某些非学科类培训依然盛行。究其原因,某些家长对各类竞赛、考试证书情有独钟——他们一厢情愿地认为,“考级”“考证”有助于在中小学入学中脱颖而出。

  对于学有余力的孩子来说,“考级”“考证”无可厚非,既可以学习技能,也可以陶冶情操。如果奔着功利的目的而去,会给孩子造成压力。明确不得以各类竞赛、考试证书、荣誉证书、培训证明等作为招生入学依据或参考,将削减大量功利性的课外培训,还原“兴趣班”应有的属性。

  某些家长之所以热衷帮助孩子“抢跑”,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学位资源紧缺。

  就此而言,教育部此次通知开出了“药方”:学位资源短缺的地区要综合采取有力措施,积极挖潜扩容、扩大优质学位供给,确保适龄儿童就近入学。扫除了家长的后顾之忧,有助于家长更加理性地看待孩子的兴趣和兴趣班,遵从教育规律和孩子自身特点,去规划安排孩子的课外时间。只有这样,才能给家长减压,给孩子减负。

  在要求各地“努力增加优质普通高中学位供给”的同时,教育部通知要求,进一步清理规范中考加分项目,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地方实际确需保留的,要严格控制加分范围和分值,并健全考生加分资格审核公示制度;市(地)、县(区)教育行政部门不得擅自出台新的中考加分政策。在课堂教学中做“加法”,在校外培训中做“减法”,如此堵疏结合,有助于“双减”政策真正落到实处。

  值得一提的是,教育部此次通知不仅有落实“双减”政策的刚性规定,也不乏保障特殊群体学生入学的柔性意见。保障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能在流入地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做好留守儿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孤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等群体入学工作,落实对烈士子女、现役军人子女及其他各类符合政策规定的优抚对象的教育优待政策……解决公众关注的“急难愁盼”教育问题,就是增强公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教育无小事,细节见真情。招生季即将到来,把惠民生的事办实,把暖民心的事办细,这本身就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生动实践。    

  (据人民网)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省直新闻
   第04版:地方新闻
   第05版:理论/评论
   第06版:要闻
   第07版:国内新闻
   第08版:专版
外卖小哥成了劳模 劳动精神获得加分
健康教育 从“心”开始
下好优化营商环境“先手棋”
滥用“最终解释权”伤害了公平交易
落实教育公平 减轻学生负担
“妈妈岗”,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