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元好问赋诗“龙和晚照”

  张贵桃

  在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黄图昌编《静乐县志·艺文志》中,选有元好问的一首《龙泉寺四首》,描写了龙和山的美景:“悬麻白雨映层崖,过尽行云晚照开。可是登临动高兴,马蹄新自太行来。”

  龙和山又名花果山,位于娄烦县马家庄乡大圣堂村西北部,海拔1806米。龙和山傍晚夕阳西照时的“龙和晚照”,称为原“静乐八景”之最。据明万历《太原府志》记载:“龙和山……娄烦镇西五十里,峭峨瑞云常绕如龙故为名。”日落以后,站在山上西望群峰,只见周围高山已是黑影幢幢,唯龙和山有阳光照耀,山后霞光四射,五彩缤纷,令人赏心悦目。

  “龙和晚照”现象的形成,是因为该山山势崔嵬,层峦叠嶂,山上怪石嶙峋。由于多少年来风雨的侵蚀,岩石上形成了不少天然孔洞,每当夕阳西下,阳光透过孔洞,把山顶映照得红光灼灼,呈现出日落又似日出的美景。千百年来,吸引着多少游人来此驻足。著名诗人元好问,跋山涉水来此远游,并写诗记胜,也就很自然了。

  要想深入欣赏这首诗,首先要弄清楚这首诗是如何押韵的。诗的第二、第四句最后一字“开”和“来”,韵母均为ai,但第一句最后一字为“崖”,普通话读yá,没有押韵,读起来拗口。原来忻州与静乐、娄烦都属于山西方言的晋北方言区,“崖”字在这一方言区内读nāi,诗人作为忻州人,这里用的是方言读音。所以,这首诗平起平收,首句入韵,属于七绝中的平平脚。

  诗的前两句写景。第一句“悬麻白雨映层崖”写下雨。“悬麻”,指大雨,以其密集如麻故称。元孟汉卿 《张鼎智勘魔合罗》第一折:“穿着这单布衣服,怎避这悬麻雨?” “白雨”出自宋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一》:“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一个“映”字,使层层裸露的山崖与茫茫白雨和雨柱撞击在山崖上激起的白亮亮的水花互相映带衬托,天地融为一体。但是大雨很快就过去了,第二句“过尽行云晚照开”,乌云散尽,雨过天晴,展现在诗人面前的是一幅雨后龙和晚照的瑰丽景象:天空一碧如镜,满天红霞给刚被雨水洗过的岩石洞穴上镶上了一道道金边。一个“开”字写出了令人眼前陡然一亮,境界大开的惊喜。

  这不正是诗人想要的结果吗?所以第三句“可是登临动高兴”,这个“可是”,是“真是,实在是”的意思,强调很高兴。所以自然引出了结句“马蹄新自太行来”。一个“动”字写出了高兴的心情来得这样突然与酣畅,一个“新”字写出了这次登山的新鲜与满足,回扣了诗题,真是不虚此行啊!

  纵观全诗,诗人迅速捕捉住山间急剧变化的自然景物:大雨、层崖、行云、晚照,远近交错,动静结合,景情交融,意象动人。用典与方言雅俗共赏,衔接与过渡行云流水,印证了元好问山水诗自然清新的一贯特点。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地方新闻
   第04版:国内新闻
   第05版:视点
   第06版:国际新闻
   第07版:公益广告
   第08版:晋韵
晋沪协作保煤运
当是农民走西口
鸿雁长飞传忠义
方言中的“圪”
元好问赋诗“龙和晚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