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以特色产业夯实新生活的基础

  本报评论员 宋鹏伟

  产业扶贫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贫困群众增收脱贫的重要支撑,发展产业是巩固拓展脱贫成果的根本之举、长久之策。5月18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山西省脱贫攻坚系列发布会第二场新闻发布会,就我省产业扶贫的成效进行了通报。(《太原晚报》5月19日)

  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后,我国取得了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一切来之不易,既要总结成绩如何而来,也要在此基础上持续发力,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誓言“全面小康一个都不能少”,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打好三大攻坚战,织密全球最大社会保障网,创造了连续7年每年减贫1000万人以上的奇迹。这样的成绩单,让人震撼更让人动容。具体到山西的脱贫经验,最大的启示就在于明确了工作思路,确保精准到村到户。通过确立具有山西特色的“一村一品一主体”产业扶贫思路,让每个贫困村都确立了特色产业和产品,从而在根本上破解了产业扶贫到村到户不够精准的问题。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行百里者半九十,贫困是相对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存在。因此,绝不能有“喘口气、歇歇脚”的心态,而是要始终心系群众的诉求,将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持续奋斗的目标和动力。

  脱贫之后,巩固成果就是当下工作的重中之重。事实证明,产业扶贫才是根本之举和长久之策。其最大的优点在于,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真正依靠内生发展机制激活动力,能够帮助落后地区尽早扔掉外力帮扶的拐杖,实现农民持续增收。所谓精准扶贫,就是要瞄准各地实际情况制定发展方向,山西已经构建起“东药西薯、南果北杂、中部蔬菜、面上干果牧业乡村游”的脱贫产业格局,并培育了杂粮、果业、蔬菜、中药材、畜牧、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等七大特色扶贫产业,无疑为新奋斗提供了路径,更有利于夯实新生活的基础,在脱贫与返贫之间筑起了一道防火墙。

  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着力建设产业扶贫的造血机制,贫困地区的面貌就会持续改观。这既是脱贫攻坚路上的宝贵经验,也为未来在新起点上实现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导读
   第02版:今日观点
   第03版:广告信息
   第04版:要闻快报
   第05版:要闻快报
   第06版:经济新闻
   第07版:经济新闻
   第08版:专题报道
   第10版:综合新闻
   第11版:社会新闻
   第12版:社会新闻
   第13版:中国新闻
   第14版:中国广角
   第15版:中国广角
   第16版:中国广角
   第17版:国际新闻
   第18版:国际广角
   第19版:文娱新闻
   第20版:文娱新闻
   第21版:文娱新闻
   第22版:体育新闻
   第23版:体育新闻
   第24版:天龙地理
画中话
以特色产业夯实新生活的基础
话外音
文明整治 需常抓不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