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媳闹僵
去年,王女士的丈夫因意外去世,家中少了顶梁柱,在还房贷、抚养孩子的生活压力下,王女士心力交瘁。偏偏又在这时,住在老家的公公婆婆提出要求,分割继承儿子儿媳名下的这套房产。老两口态度强硬,要求儿媳要么腾房,要么按照继承份额给予经济补偿。“因为我要养孩子,当时丈夫出事后的赔偿款留给我一大半,他们一定是惦记上这笔钱了……”王女士很是气愤,认为公婆故意落井下石,与婆家的隔阂也越来越深。
双方多次争执不下,老人便一纸诉状,将儿媳和7岁的孙女诉至法院,请求分割房产。考虑到原被告关系特殊,万柏林区人民法院委派万柏林区诉调对接中心先行介入调解。
用情调解
万柏林区诉调对接中心主任、专职调解员王俊龙分析案情后,向双方“背对背”了解具体情况。面对调解员,王女士诉起了苦,说自己虽然拿到了大部分赔偿款,但每个月要承担4000余元的房贷,而且孩子还小,日后还涉及不少开销。王女士坦言,自己只是从情理上难以接受老人的做法,
“怎么可能不认?我孙女可亲了,是我们刘家唯一的血脉……”公公老刘对孙女的态度,让王俊龙看到了转机,他话锋一转,“那你考虑过儿子没?如果他看到家庭失和这一幕,会咋想?”在王俊龙的耐心劝慰下,老两口卸下心防,道出隐情。站在老人的角度,儿子没了,留下的房产不能再成为别人的“嫁妆”。
亲情延续
找到矛盾的焦点在于老人担心儿媳改嫁带走房产,调解员“对症下药”,从维系亲情的角度出发,面对面地给当事双方做工作。面对王女士对公公婆婆的抵触情绪,王俊龙宽慰她,“这是血脉至亲,孩子多这么两个疼她的人,有啥不好!”调解员接着说,老人的担心不无道理,日子还要继续过,但血缘关系割舍不断,特别是有共同关爱的孩子,大家还是一家人。
在调解过程中,调解员巧妙地捕捉双方心态的变化,从法律、道德层面进行释法析理,双方当事人的态度随着一次次调解逐渐趋于缓和。经过多次深入沟通,最终打破“僵局”,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在涉事房产的不动产证上加上两位老人的名字,待孙女成年后过户给孙女。一家人相互体谅,冰释前嫌。
记者 辛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