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是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和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携手,在科技考古、文物保护等重点领域深耕细作、加快发展,为我省文物保护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
科技重在应用,成果重在转化,院校合作是创新和利用文物资源的重要途径。以往,文物展示与研究多局限于博物馆、考古院等专业机构,形式相对单一。院校拥有丰富的学术资源、创新的思维活力,二者合作能打破传统局限。比如有学校运用先进的AI技术对文物图案进行二次创作,既将文物背后的历史文化以全新形式展现,也为文创产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使文物资源在新时代焕发出经济价值与文化魅力。
人才是文物保护与创新的动力源泉。当前,文物事业发展面临人才短缺问题,尤其是既懂文物专业知识,又具备创新能力、掌握现代技术的复合型人才。高校的文物相关专业与专业院所合作,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到院所基地进行观摩学习,能让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为未来投身文物事业奠定坚实基础。同时,这种合作模式也促进了学术研究与实践应用的紧密结合,推动文物保护技术不断更新换代。
科技引领,创新赋能,才能让文物不断“活”起来,持续“火”下去。相关部门应加大对文物保护和创新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优势,形成文物创新合力。院校间也要完善合作机制,加强沟通协调,明确合作目标和分工,同时,进一步打破文物资源壁垒,促进资源共享。
院校合作,筑梦未来。各方的通力合作,定能开创文物创新的新局面,让山西的文物在新时代充满活力,充满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