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岭街,名字里藏着一段悠长的往事。明洪武年间,这里是晋王府的花园,杏树成林,地势高峻,因而得名。岁月流转,杏花虽不再繁茂,但这里始终绿树成荫。新中国成立后,这里变成了热闹的杏花岭体育场,街名也由此而来。
半个世纪前,我在这里参加中学生运动会,那时的杏花岭街还是一条狭窄的土路,两旁是低矮的民房。如今,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店铺林立,人流如织,夜晚万家灯火,安宁祥和。
清晨,天还未亮,街对面的二牛丸子汤店和葱花烙饼店就已灯火通明。炉火旺起来,汤锅咕嘟作响,奏响了一天生活的序曲。楼下老豆腐店的锅碗瓢盆碰撞声,像是生活的交响乐,唤醒了沉睡的街道。穿着蓝色校服的中学生三三两两结伴而行,或步行或骑行,匆匆赶往学校。汽车、电动车、自行车交织,外卖小哥和快递员穿梭其间,给人们带来生活的便利。街上瞬间热闹起来,鸣笛声、车铃声也偶尔加入这忙碌的乐章。
这条不长的街上,竟有30多家饭店。老豆腐、丸子汤、兰州拉面、葱花烙饼、清徐灌肠、包子、羊肉汤、烧烤……各种风味小吃错落排列,香气四溢,家家顾客盈门。
除了美食,杏花岭街还藏着生活的百态。粮油店、蔬菜水果店、生鲜店、五金杂货店、理发店、照相馆、小超市、鲜花店、裁缝店、文具书店、报刊亭、宾馆酒店、停车场应有尽有。
漫步于这条街道,市人民医院、社区医疗卫生站、口腔医院错落分布,药店招牌醒目,一应俱全。身体稍有不适,无需长途跋涉、四处辗转,在家门口就能寻医问药。在这里,生活的美好如春日枝头绽放的杏花,不热烈张扬,却以丝丝缕缕的温馨,轻柔地包裹着每一个人,让心也随之沉醉,满溢柔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