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军博士是“玉米实验室”创始人、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著有《中国食物·水果史话》《植物学家的筷子和银针》《植物学家的锅略大于银河系》等。他认为,植物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超出了我们的想象。我们的食物、文字以及社会组织结构都受到植物的支配,我们的经济、贸易以及对世界的探索都受到植物的支撑,甚至连我们的厨艺、肤色和长相都是由植物决定的。
《植物塑造的人类史》讲述了有关文明演化的宏大故事。从促使人类定居的小麦和水稻,到改变世界的花椒和土豆,再到牵动世界贸易神经的大豆,植物的力量显而易见。人类驯化了植物,植物却塑造了人类。史军博士说,《植物塑造的人类史》是一本在探讨到底是人塑造了植物,还是植物塑造了人的书。比如大豆,我们祖先会以大豆作为一个重要的蛋白质供给源,这也是对我们文明的产生和发展起了非常重要的营养支撑作用。
再如,中国人一直以来团结的传统,与农耕有很大的关系,因为我们的传统农业发展区域,黄河区域或者长江区域,都需要大规模的水利工程,才可以解决基本的种植问题。如果单个人,你没有办法完成这样的工作,谁家也没有可能一家人去挖条渠把水引过来。
张劲硕说,这本书的内容,很多都是史军博士个人的经历。比如他在云南大学读本科期间深入云南,他那时候研究大象,研究植物。在这个过程当中,通过他的故事来讲身边的植物,通过植物来反映人和植物的关系。
小庄表示:“我拿到这本书真的挺感动的。好的科普一定是综合的,它是一个很丰富的东西。”比如棉花,棉花这样的经济作物的出现或者成熟,促使区域经济化大规模流准,这个区域就负责做棉花生产,商品附加值特别高,原始的资本积累开始了。
为什么棉花能促使原始积累?这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是,你要想吃东西是有上限的,再能吃的人,一天不能吃十顿饭,但是你的衣服没有上限,你一天换十身衣服都不是什么困难的事。纺织品的消费,它的天花板是远远高于其他商品的,而且有交易性能,它不像水果,它不会坏。棉织品是非常好的贸易商品。
史军博士说,写《植物塑造的人类史》这本书的初衷,是想让更多朋友真正了解植物,想让大家知道植物并不像我们想象得那么无趣和静止。
本书用植物和人类相互影响、相互塑造发展的独特视角,引出了人类走出非洲,一直走到现代社会的历程。以植物为核心的章节,读完后引人深思。假如你是一株小麦,你会怎样看待这群直立行走的动物呢? 王胜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