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视若无睹”究竟为啥?

我国科学家有了最新发现

  意识如同海面上漂浮的冰山,人们能看到的其实只是很小一部分,而绝大部分则藏在了深海。

  前不久,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脑认知与脑疾病研究所戴辑团队,揭示了视觉感知从无意识到意识下,再到意识上涌现过程中,大脑各区域神经信号的动态变化特征,从而增进了对意识形成的神经生物学基础的理解。该成果论文已于近期发表于学术期刊《创新》。

  作为论文通讯作者,戴辑说,长期以来,理解意识的生物学基础是一个巨大的科学挑战。在生物学层面,意识研究可分为两个主要方向:一个是研究大脑形成清醒、昏迷等整体意识状态的神经基础;另一个是研究感知觉层面的意识,如人们眼睛所看到的景象,在经由视觉系统传入大脑之后,是如何让人们产生意识上的视觉感知的。

  然而,眼睛“见”到,并不等于意识“感知”到,“视而不见”的现象也时常发生。这种经过视觉系统加工,却不能形成视觉感知的信息就称为“意识下”的视觉信息,而成功形成视觉感知的信息,则称为“意识上”信息。

  研究人员发现,在实验条件下,利用双眼竞争的连续闪烁抑制范式,可以调控视觉输入是进入意识下还是意识上加工。例如,给左眼呈现强烈的快速闪烁马赛克刺激,同时给右眼呈现亮度较低的物体图像,可以给人造成在感知上完全“看”不到物体的现象,此时即为“意识下”的感知;只有当右眼的图案亮度增加到一定程度之后,人才能逐渐看到右侧物体的存在,此时才形成“意识上”的感知。

  “我们的结论在部分符合经典的意识理论的同时,也对过往的一些实验和理论研究提出了新的挑战,从而有望促进新的意识理论形成,助力科学界理解‘意识的生物学本源’的终极问题。”戴辑说。

  据《中国青年报》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
~~~网友质疑设计:会误导孩子
“视若无睹”究竟为啥?~~~
   第01版:要闻导读
   第02版:今日观点
   第03版:要闻快报
   第04版:都市新闻
   第05版:经济新闻
   第06版:社会新闻
   第07版:热线新闻
   第08版:综合新闻
   第09版:中国新闻
   第10版:中国广角
   第11版:中国广角
   第12版:中国视点
   第13版:中国关注
   第14版:中国广角
   第15版:中国纪录
   第16版:国际新闻
   第17版:国际观察
   第18版:国际广角
   第19版:文娱山西
   第20版:文娱新闻
   第21版:文娱新闻
   第22版:体育新闻
   第23版:体育新闻
   第24版:天龙文苑
美丽滹沱河
“洗衣液奶茶”走红还可网购?
我国科学家有了最新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