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崛围山天坑寻幽

唐中才

  这日阳光恰暖,到处洋溢着春天的气息。我们一行十余人踏上了通往崛围山天坑的驴道。

  这条驴道似羊肠,掩映在丛林中。有时走在悬崖边,有时就在谷底,有时需要下陡坡,有时需要攀援。山外已经冰雪消融,因这里一半是陂坡,一半是阳崖,所以,走陂坡,疏林惊雀,满眼琼枝玉屑,可以卧雪饮冰,步音则吱吱咛咛;而行阳面,足下半是昨夜才蓬然生在路中晶莹透彻的凌花,半是枯蒿下才生的淡绿陈茵,当然还有阶草从残雪下冒出嫩嫩的青色。我们就此领略冬的素雅沉香、春的笑意盈盈。

  说是天坑,其实是一个簸箕状向东敞口样的悬崖山体。北侧的悬崖如削飞天,白云如缕,缥缈其峰,峰亭山榭隐约可见。半崖之上,远观有三处自然溶洞,细瞧又显现出十余个似人工雕琢的矩形岩洞,那里就是传说中的三仙洞。环顾天坑内,悬崖高度大约百米开外。岩石泥质碎屑状,层理模糊但节理清晰,有峥嵘嶙峋之态。惊讶于此处20余米高处有一段人工垒筑的墙体,上下皆无路径相通,分析可能古有人烟栖息,或为避难,或为修行。只是后期上去的路又因水蚀坍塌而造就现状。当地传说汉朝张良曾在此地修炼。

  向东北方向攀援一段密林陡坡后就可以到达三仙洞。洞高十余米,入深七八米,洞口人工砌石收为平台。洞底后正中部石碹一个两米高的窑洞,内有神台,却没有供奉神像。碹门上额匾书“三仙洞”。窑洞外侧后方各有盈尺小潭,有岩水从山岩裂罅中渗出淌入其中。再看洞顶,巉岩峭壁间裂罅盈尺,顽石似坠。旁有几株崖柏,其根虬劲抱石,其枝冠盖如荫,不知几百岁了。退身到修仙洞向西,有岩道可以通山顶步道,想不到此处还隐藏此幽径。

  岩层是最好的地质变迁的记录者。遥想中生代后期,轰轰烈烈的造山运动开始,此处因是地壳板块应力错节的活动地带,太原地陷成盆地,从而形成了远古的晋阳湖,形成了现在远望巍峨雄伟的峻岭崛围山,形成了当前这个跌宕错落的山谷悬崖。我们往往思悟草木一秋的瞬间生命,何曾知道地质如何变迁,如何影响我们人类和自然的生存。

  我们沿那条幽径上到了山顶,沿清凉谷踏雪而去,那里有林海雪原,还有白日斜迎。一路美景迤逦,精彩纷呈,令人流连忘返。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导读
   第02版:要闻快报
   第03版:要闻快报
   第04版:深度报道
   第05版:为民创城不停步
   第06版:热线新闻
   第07版:经济新闻
   第08版:2023全国两会
   第09版:2023全国两会
   第10版:2023全国两会
   第11版:2023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摘编
   第12版:2023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摘编
   第13版:2023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摘编
   第14版:2023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摘编
   第15版:2023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第16版:2023全国两会
   第17版:旅行专刊
   第18版:银发学堂
   第19版:健康生活
   第20版:学校专刊
   第21版:学校美术汇
   第22版:学校好作文
   第23版:天龙品味
   第24版:天龙收藏
舞 龙
崛围山天坑寻幽
到达玉甑峰
地质博物馆看亿年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