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句
■太原经济在爬坡过坎中砥砺奋进,在攻坚克难中稳步前行。
■539万太原人民风雨同舟、守望相助,取得疫情防控重大决定性胜利,共同书写了众志成城、坚忍不拔的抗疫史诗,在疫情大考中交出了优秀答卷。
■我们的城市更加安全、我们的市民更加安心。
本报讯 报告指出,2022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也是太原发展进程中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一年。一年来,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要要求,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摸透实情、真抓实干,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效。
这一年,我们难中求成,稳住了经济向好趋势。有效应对多重超预期因素冲击,在煤炭产量仅为全省3.8%的情况下,顶住经济下行压力,推动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5571.17亿元、增长3.3%,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全国省会城市中排名第17位。“十四五”开局两年来的GDP增量合计达到1416亿元,相当于“十三五”时期五年增量的总和。太原经济在爬坡过坎中砥砺奋进,在攻坚克难中稳步前行。
这一年,我们万众一心,防住了六轮新冠疫情。加急开设发热门诊(诊室)917个,建设方舱医院3个、床位1万张,集中增配负压救护车50辆、重症床位270张,数万名医务人员、公安民警、基层干部、网格员、志愿者挺身而出、勇敢逆行,539万太原人民风雨同舟、守望相助,取得疫情防控重大决定性胜利,共同书写了众志成城、坚忍不拔的抗疫史诗,在疫情大考中交出了优秀答卷。
这一年,我们未雨绸缪,守住了安全发展底线。全市粮食播种面积、产量实现双增长,粮食安全基础更加牢固。启动建设滹沱河供水工程,开辟省城第二水源地。完成燃气老旧管网改造393.8公里,30年以上老旧燃气管网改造全面完工。全市生产安全亡人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实现双下降。我们的城市更加安全、我们的市民更加安心。
幸福太原是有温度的
金句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5%,位居全国省会城市第六、中部六省省会城市第一,转型太原正在跑出发展加速度。
■不到一年的时间,大盂产业新城从无到有,从荒山野岭到规模凸显,创造了“太忻速度”,实现了强势起步、快速开局。
■连续三年,每年冬天根据气候变化,提前供热、推迟停暖,幸福太原是有温度的!
■过去一年,面对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面对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我们的每一步都很不容易,每一步都铿锵有力,发展历程令人难忘,发展成绩令人鼓舞。
本报讯 报告指出,过去一年,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强龙头、延链条,转型发展步伐坚实。“百千万亿”工程全面推开,产业链链长制全面推行,太钢、富士康产值连续两年突破千亿元,新增亚鑫、太钢大明2户百亿级企业,培育国家级“小巨人”企业18户、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46户。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64%。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保持两位数增长、达到5197.3亿元,创历史新高。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5%,位居全国省会城市第六、中部六省省会城市第一,转型太原正在跑出发展加速度。
扩内需、提质量,消费活力加速释放。投放消费券和汽车消费补贴,直接带动消费130亿元。便利店发展指数名列全国第二,入选全国第二批“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青龙古镇、太原植物园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打造南海街、上马街等特色街区20个。钟楼街成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与太原古县城共同入选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城市“夜经济”不断升温、“烟火气”更加浓厚。
提效率、抓进度,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强势起步。聚焦“一年见效、三年成形、五年成势、十年成城”目标,全速推进,聚力攻坚,太忻大道全线通车,太原科创驱动中心一期全面完工,道路交通、能源岛、中央绿轴等一大批基础设施建成投用,供水工程、防洪工程、标准化厂房和一批产业项目正在加快建设。不到一年的时间,大盂产业新城从无到有,从荒山野岭到规模凸显,创造了“太忻速度”,实现了强势起步、快速开局。
优环境、强服务,市场主体蓬勃发展。倾力打造“三无”“三可”营商环境,全面拓展智慧政务,推行项目建设“全代办”“全代建”,“一门一窗一网一次办”成为太原审批服务新名片。顶格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全年累计退减免缓税费494.81亿元。全年新设市场主体16.93万户、增长38.49%,总量达71.92万户、增长19.92%。设立13亿元招商引资专项资金,市党政代表团赴粤港澳大湾区开展招商引资,华为煤矿军团全球总部、深圳惠科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签约落地,为高质量发展积蓄了强大势能。
夯基石、谋未来,创新活力显著增强。第一实验室二期项目主体完工,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山西)揭牌成立。首批8个“揭榜挂帅”项目全面启动实施。全年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018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3284家。太原成为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城市,创新太原取得丰硕成果。
重保护、抓治理,蓝天碧水成为常态。持续推进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入选国家首批气候投融资试点,成为全国首批绿色出行达标城市、国家“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国家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重点城市。6个国考断面水质全部达到Ⅲ类以上优良水体,汾河太原段水质实现根本性改善。全年市区优良天数同比增加17天,臭氧浓度在连续六年增长后首次出现下降。年度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5.09,为2013年有监测数据以来历史最好水平,生态太原有了新的跃升。
拓空间、提品质,城市魅力全面彰显。“三区三线”划定成果获批启用,圆满完成“批而未供”土地处置年度任务,获省奖励供地指标800亩,城市开发建设范围进一步扩大。武宿机场三期改扩建工程正式开工,地铁1号线进展顺利,龙城大街贯通、滨河东路南延二期竣工通车。建成旅游公路189公里、“四好农村路”184公里。城西燃气调峰厂等建成投用,新增供热能力900万平方米。集中开展“五治五提升”专项行动,文明城市创建迈出坚实步伐。成为亚太城市峰会会员城市,与全球18个国家的40余个城市共同探讨“新价值观、新城市”,分享城市治理经验,以更加开放自信的姿态,展现锦绣太原靓丽风采。
守初心、担使命,民生福祉持续提升。新增城镇就业8.12万人。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5000个、基础教育学位2.4万余个,国科大太原能源材料学院获批并正式揭牌。获准实施国家级公立医院改革和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太原医院正式揭牌。新增公共停车位1万余个,实施老旧小区改造688个,完成棚户区改造4213套,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508万平方米。筹集租赁住房3万套,首批保障性租赁住房正式投入运营。房屋产权登记确权颁证“清零行动”首次登记全部完成。新建城镇社区养老幸福工程6个,新增家庭养老照护床位3000余张,新建改造社区食堂160个,建成城市书房18个。承诺的民生实事全部兑现,西华苑小学、大东关小学等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得到妥善解决。连续三年,每年冬天根据气候变化,提前供热、推迟停暖,幸福太原是有温度的!
练内功、增本领,政府治理效能不断强化。入选第二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主动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政协和各方监督。全面加强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省市实施细则,驰而不息纠治“四风”。把狠抓落实作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团结一致向前进,政府执行力、落实力、战斗力进一步增强。
今年工作总体要求和主要预期指标
金句
■做好今年工作,必须紧跟核心、感恩奋进,必须坚定信心、砥砺奋进,必须主动作为、拼搏奋进,必须直面挑战、破局奋进,必须守牢底线、担当奋进,必须团结一致、合力奋进,汇聚起推动太原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
本报讯 报告指出,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
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全国两会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省两会及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按照五个“更好发挥引领带动作用”的要求,舞起一个龙头、做强两大引擎、强化三产协同、推进四治一体,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作出更大太原贡献。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指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实际工作中努力争取更好结果,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经济增长水平,城镇新增就业人数8万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3%左右。约束性指标不折不扣完成省下达任务。
落实总体要求,做好今年工作,必须紧跟核心、感恩奋进,必须坚定信心、砥砺奋进,必须主动作为、拼搏奋进,必须直面挑战、破局奋进,必须守牢底线、担当奋进,必须团结一致、合力奋进,汇聚起推动太原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
以制造业振兴为主攻方向 加快推动工业转型升级
金句
■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发展制造业、特别是先进制造业作为重要突破口,培育新动能、构筑新优势。
■太原作为国家老工业基地,制造业是最大“家底”。要坚定不移聚焦制造业、狠抓制造业、做大做强制造业,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牵引,夯实工业经济基本盘,挺起转型发展硬脊梁!
本报讯 报告指出,要以制造业振兴为主攻方向,加快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发展制造业、特别是先进制造业作为重要突破口,培育新动能、构筑新优势。
推动制造业高端提质发展。积极创建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验区。推进国家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建设,加快太重大型矿山起重设备、太锅综合能源智能装备等项目建设。引进中国机械科学研究总院,改造提升太原工具厂,打造国内领先的高端刀具研发和制造基地。年内打造国家级“小巨人”企业5户、“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0户。
推动制造业集群集聚发展。推进清徐老陈醋专业镇建设,力争年内食醋全系列产品年产量突破100万吨,不断扩大中国醋都影响力。推进电机专业镇建设,打造全国最大的低压节能电机制造基地。推进碳纤维专业镇建设,打造“原丝-碳纤维-复合材料-下游制品”综合性生产基地。推进半导体专业镇建设,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半导体产业集群。推进不锈钢制品专业镇建设,打造全国最强的不锈钢特色产业集群。
推动制造业链式裂变发展。持续补链延链强链,推动特种金属材料、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新型化工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生物基新材料等优势产业链,向价值链的中高端延伸。
推动制造业数字赋能发展。打造一流数字生态,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持续推进5G、千兆光网建设,年内5G基站达到1.4万座以上。加快太原算力枢纽节点建设,打造全国一体化算力枢纽节点和集群。依托华为煤矿军团等龙头企业,推动煤炭行业向清洁化、智能化转型。推动数转智改,打造国家级工业互联网产业示范基地。
转型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为我们指引的康庄大道。太原作为国家老工业基地,制造业是最大“家底”。要坚定不移聚焦制造业、狠抓制造业、做大做强制造业,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牵引,夯实工业经济基本盘,挺起转型发展硬脊梁!
以消费升级为契机 全力促进服务业提质增效
金句
■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加快打造国家区域消费中心城市、会展中心城市,以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多措并举稳定消费预期、提振消费信心。
■大力发展夜间经济,持续提升城市“烟火气”。
本报讯 报告指出,要以消费升级为契机,全力促进服务业提质增效。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加快打造国家区域消费中心城市、会展中心城市,以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多措并举稳定消费预期、提振消费信心。
改善生活性服务业消费条件。加快天美杉杉奥特莱斯、吾悦广场等商业综合体建设,提升长风、亲贤、柳巷等重点商圈和特色街区服务功能,大力发展夜间经济,持续提升城市“烟火气”。
增强生产性服务业消费供给。大力发展会展经济,推动太原会展业朝着专业化、国际化、品牌化方向前进。大力发展现代金融,打造区域性金融中心和全国金融综合服务基地。大力发展楼宇经济,加快盘活闲置商务楼宇资源。
拓展新兴服务业消费场景。持续推进信息消费、数字消费,年内评定市级电商直播基地3-5家。推动美特好、唐久、金虎等传统零售业龙头做优线上平台,升级消费体验。持续优化新能源汽车消费环境,进一步激发消费潜能。加快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积极推动与腾讯公司合作项目落地。
以创新驱动为引领 强化科技教育人才融合互促
金句
■全力创建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创新生态。
■加快推行“人才绿卡”制度,全力营造人才安身、安心、安业良好环境。
■求贤若渴的太原,将以最大诚意招才引才、识才用才,让天下英才齐聚并州、共创辉煌!
本报讯 报告指出,要以创新驱动为引领,强化科技教育人才融合互促。加快释放“1+1+1>3”的合力和红利,更好发挥在强化创新驱动、构建高水平创新体系上的引领带动作用。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升普通高中整体质量。推动太原学院建设省内一流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好办强国科大太原能源材料学院,支持山西大学、太原理工大学等在并高校“双一流”建设。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力创建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创新生态。推动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山西)、第一实验室等重大创新平台发展,打造引领产业发展的战略科技力量。实施“双百攻关行动”,组织100家科技领军培育企业,开展100项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攻关。推动设立20亿元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太原子基金,加快推进国科创中试基地建设,积极承接京津冀创新资源。
坚持人才引领发展。加快推行“人才绿卡”制度,实施科技人才梯队培养计划,鼓励支持柔性引智、柔性引才,推动市级人才公寓建成投用,全力营造人才安身、安心、安业良好环境。
求贤若渴的太原,将以最大诚意招才引才、识才用才,让天下英才齐聚并州、共创辉煌!
以创优营商环境为第一要件 加速市场主体集聚壮大
金句
■狠抓营商环境3.0版改革落实,扎实开展市场主体提升年活动,推动市场主体扩数量、提质量、增效益、优结构。
■全面推行“一件事一次办”,年内97%以上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可全程网办,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始终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当作自己人,以更加务实的举措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本报讯 报告指出,要以创优营商环境为第一要件,加速市场主体集聚壮大。狠抓营商环境3.0版改革落实,扎实开展市场主体提升年活动,推动市场主体扩数量、提质量、增效益、优结构。
更高水平做好服务保障。按照“三无”“三可”要求,全面推行“一件事一次办”,不断优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年内97%以上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可全程网办,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更加精准开展招商引资。整合招商力量,创新招商方式,力争年度签约项目计划投资额达到1000亿元以上。强化“政府+链主企业+产业园”招商合力,实现“一企带一链,一链成一片”。用好领导干部包联项目机制,实施市县分级全覆盖包联。
更加鲜明支持民营经济。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始终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当作自己人,以更加务实的举措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依法维护企业正常经营秩序,让民营经济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
以舞起省会龙头为使命 引领带动山西中部城市群高质量发展
金句
■扛起省会担当,“舞龙头、带龙身”,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构建山西中部城市群上更好发挥引领带动作用。
■加快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建设,推动大盂产业新城与现有开发区整合,打造高品质产业新城。
本报讯 报告指出,要以舞起省会龙头为使命,引领带动山西中部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扛起省会担当,“舞龙头、带龙身”,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构建山西中部城市群上更好发挥引领带动作用。
实施五市产业协同工程。强化与晋中市对接互动,积极发展“飞地经济”。与忻州市联合建设国家级承接京津冀产业转移示范区,协同吕梁市打造生态安全屏障和综合能源基地,协同阳泉市打造石太经济走廊。
实施城际路网畅通工程。全力服务保障机场三期改扩建、太绥高铁等项目建设,推动太原铁路枢纽西环线开工建设。启动大运路等工程,太原西北二环高速年底前竣工,推进绕城高速公路功能调整,打造区域内互联互通、高效便捷的路网体系。
实施南北引擎提速工程。加强与综改示范区对接联系,联手打造支撑山西中部城市群的产业高地。加快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建设,推动大盂产业新城与现有开发区整合,打造高品质产业新城。年内实质性启动火工区搬迁改造。
以品质提升为核心 打造宜居宜业幸福城市
金句
■加快建设国家区域中心城市,扛起省会担当、展现头雁风采。
■全力冲刺决胜全国文明城市,加快打造智慧城市,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十连冠”。
■精心规划、用心建设,持续优化城市环境,全力构建高品质生活空间,把城市真正建设成为太原人民想要的样子!
本报讯 报告指出,要以品质提升为核心,打造宜居宜业幸福城市。加快建设国家区域中心城市,扛起省会担当、展现头雁风采。
进一步增强城市承载能力。加快城市更新步伐,强化汾河以西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全方位拓展城市空间。加快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建设,启动轨道交通3号线一期工程、1号线二期工程。实施府东街东延等道路改造建设。加快第二水源滹沱河供水工程、西山地表水厂建设。阳曲热源厂年内建成投运,新开工改造老旧小区589个,完成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492万平方米。
进一步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全力冲刺决胜全国文明城市,加快打造智慧城市,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十连冠”。
进一步筑牢城市安全屏障。积极创建安全发展城市,全力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强化社会治安整体防控,确保社会安定有序、人民安居乐业。
城市承载着美好生活,展现着并州风貌。要精心规划、用心建设,持续优化城市环境,全力构建高品质生活空间,把城市真正建设成为太原人民想要的样子!
以文旅融合为路径 建设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
金句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是太原的比较优势。要以文兴城、以文塑城,全面提升城市软实力。
■加快汾河三期南延段航道治理,谋划汾河通航,开展光影夜游,打造太原的“诗与远方”。
■推动晋祠博物馆、晋商博物院、太原市博物馆争创一级博物馆,打造博物馆之城。
本报讯 报告指出,要以文旅融合为路径,建设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是太原的比较优势。要以文兴城、以文塑城,积极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面提升城市软实力。
打造精品景区景点。加快晋祠-天龙山创建国家5A级景区,支持太原古县城创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推进老龙头区域生态治理工程,实施雁丘文化提升工程,加快汾河三期南延段航道治理,谋划汾河通航,开展光影夜游,打造太原的“诗与远方”。抓好府城历史街区保护开发,打造城市会客厅。
发展文博文创产业。推动晋祠博物馆、晋商博物院、太原市博物馆争创一级博物馆,打造博物馆之城。组团开展文旅宣传推介,擦亮“唐风晋韵•锦绣太原”亮丽名片。
强化文物保护利用。深化“文明守望工程”,加快晋阳古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建设文物资源大数据库,让文物活态传承。
繁荣文化体育事业。加快市民艺术中心、市艺校新校区建设,加强城市书房建设。加快推进国家篮球训练基地等基础设施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打造更高水平的“十五分钟健身圈”。
以深化改革开放为关键一招 不断激发高质量发展动力活力
金句
■扎实推进“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改革,打造开发区建设升级版。
■办好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晋阳湖峰会等重大活动,办好环太原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国际马拉松赛等品牌赛事,不断提升城市知名度、影响力。
本报讯 报告指出,要以深化改革开放为关键一招,不断激发高质量发展动力活力。
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稳步推进企业扭亏减亏三年攻坚行动,完成20%扭亏任务。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加大政府债务风险防控力度,确保财政安全平稳运行。
构建高标准市场体系。持续扩大市场准入。提高要素供给质量效率。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常态化。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冲刺全国“第一方阵”。
高质量推进开发区建设。加快推进中北高新区扩区工作。西山示范区要加快打造国家文旅产业融合示范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清徐开发区要全方位强梁壮柱,延伸煤化工产业链条。阳曲示范区要打造全国有影响力的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稳步推进古交经济技术开发区设立。各开发区要扎实推进“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改革,打造开发区建设升级版。
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加快做大临空经济,进一步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办好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晋阳湖峰会等重大活动,办好环太原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国际马拉松赛等品牌赛事,不断提升城市知名度、影响力。
以绿色低碳为导向 持续改善省城生态环境质量
金句
■以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为牵引,一体推进治山治水治气治城,擦亮“锦绣太原城”生态底色。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要持续用力、久久为功,让良好生态成为太原最持久竞争力,让并州大地蓝天常在、绿水长流!
本报讯 报告指出,要以绿色低碳为导向,持续改善省城生态环境质量。以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为牵引,一体推进治山治水治气治城,擦亮“锦绣太原城”生态底色。
有序实施碳达峰太原行动。推进国家碳监测评估基础试点城市建设,打造能源革命领跑城市。推动古交抽水蓄能等项目开工建设。加快气候投融资试点建设,打造气候投融资“太原样板”。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打好蓝天保卫战。实施扬尘污染分级管控,加大污染源监测监控力度,强化臭氧污染防治攻坚。打好碧水保卫战。不断改善国考断面水质,力争省考断面达到Ⅳ类以上水体。打好净土保卫战。抓好建设用地、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大力推行垃圾分类,逐步实现生活垃圾“全焚烧、零填埋”。
持续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加快汾河娄烦、古交段生态治理工程建设,实施太原东西山调水工程,启动“九河复流”工程,推进晋阳湖、风峪河与汾河水系连通,推动晋祠泉水早日复流。实施国土绿化10万亩以上,完成森林质量提升10万亩以上,确保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圆满收官。实施“百园增绿”工程,进一步提升城市绿化品质。
提高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升再生资源分拣加工利用水平。推进节水型城市建设,推动再生水回用率达到25%以上。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要持续用力、久久为功,让良好生态成为太原最持久竞争力,让并州大地蓝天常在、绿水长流!
以乡村振兴为抓手 扎实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
金句
■打造一批乡村e镇。提升“山西陈醋”“阳曲小米”等区域特色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提档升级国家级、省级美丽休闲乡村18个,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本报讯 报告指出,要以乡村振兴为抓手,扎实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
夯实粮食安全根基。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6.64万亩,确保粮食播种面积96.04万亩、产量5.18亿斤以上。
发展都市现代农业。新改扩建设施蔬菜5000亩。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打造一批乡村e镇。提升“山西陈醋”“阳曲小米”等区域特色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提档升级国家级、省级美丽休闲乡村18个,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筑牢防止返贫致贫的坚实防线。
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 全面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金句
■民有所盼、政有所为,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就干什么。
■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站在人民立场思考问题,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以人民群众期盼为念,把民生“痛点”作为施政“重点”,把“民生账单”变成“幸福清单”!
本报讯 报告指出,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全面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多措并举优化就业服务。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完成职业技能培训3万人。推动公益性零工市场县县全覆盖,让就业服务更有温度。
千方百计抓好兜底保障。稳妥推进社会保险精准扩面,努力实现应保尽保和法定人群全覆盖。推进10个城镇社区养老幸福工程。发展慈善事业,健全残疾人、孤儿、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
提质发展卫生健康事业。健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体系,加快市第三人民医院迁建等项目建设,支持省肿瘤医院新院区建设,推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太原医院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加强住房保障体系建设,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7000套(间),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问题。扎实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有效防范化解房地产企业风险。
民有所盼、政有所为,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就干什么。今年将在去年基础上,全力办好12件民生实事。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站在人民立场思考问题,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以人民群众期盼为念,把民生“痛点”作为施政“重点”,把“民生账单”变成“幸福清单”!
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金句
■恪尽政府之责、提升政府之效、彰显政府之能,全力打造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严控“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以政府的“紧日子”换取企业的“稳日子”、群众的“好日子”。
■把一切工作的着力点放到抓落实、见成效上来,坚持一线工作法,大兴调查研究,确保各项工作定必干、干必成、成必优。
■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没有捷径、唯有实干。
本报讯 报告指出,要加快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恪尽政府之责、提升政府之效、彰显政府之能,全力打造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强化政治建设,筑牢忠诚根基。始终旗帜鲜明讲政治,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时刻牢记“国之大者”,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到政府工作各领域、全过程,用实际行动诠释对党绝对忠诚。
强化依法行政,打造法治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确保政府工作始终在法治轨道上运行。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等各方面监督,持续深化政务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强化服务意识,提升政府效能。坚持把服务作为天职,不断提升服务品质。加快数字政府建设。加强政务诚信,做到“一诺千金”。
强化作风建设,永葆廉洁本色。坚决扛起政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省市实施细则,驰而不息纠治“四风”。坚定不移打造廉洁政府。严控“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以政府的“紧日子”换取企业的“稳日子”、群众的“好日子”。
强化责任担当,狠抓工作落实。大道至简、实干为要。要始终牢记政府抓执行、抓落实的基本定位,按照省委、省政府“十抓落实”“五个进一步”的工作要求,把一切工作的着力点放到抓落实、见成效上来,坚持一线工作法,大兴调查研究。坚持精细建账、精进交账、精准核账、精确销账,坚持以日保旬、以旬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年,确保各项工作定必干、干必成、成必优。
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没有捷径、唯有实干。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笃实好学、尊重实际,求真务实、注重实效,靠实干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太原篇章。
记者 丁洁 王春宇 胡引平 弓凤飞 编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