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多久,真的回信了,是山西应县宝华斋照相馆。信中附了一张清晰的木塔的照片。主人不要钱,只要些北平的信纸和信笺作酬金。
这次考察,是以营造学社的名义进行的。主要目的是考察大同的华严寺和善化寺,工作进行得很顺利,也便节约下时间,林徽因顺便考察了云冈石窟,梁思成和莫宗江来到应县。此时林徽因考察完云冈石窟已回到北平。见到应县木塔后,梁在给妻子的信中不无遗憾地说:
塔身之大,实在惊人。每面三开间,八面完全同样。我的第一个感触,便是可惜你不在此同我享此眼福,不然我真不知道你要几体投地的倾倒!
这塔真是个独一无二的伟大作品。不见此塔,不知木构的可能性到了什么程度。我佩服极了,佩服建造这塔的时代,和那时代里不知名的大建筑师,不知名的匠人。
之蔷们还要挟持着我去往大同,说只有这样才算是真的追寻了建筑大师的足迹。我是再也不去了。华严寺和云冈,我去过三四次了。再好的地方,也架不住几次去。
文章怎么写呢?之蔷看重的是他的刊物,不管的是别人的辛劳。
那就不写了,让读者留下足够的空间去想象吧,山西的古建筑,就是写一本书也写不完的。我笑嘻嘻地说。既已打定主意不走了,我变得特别慈善也特别的诚恳。实则我知道,华严寺和云冈石窟,知道的人甚多,就是不写也没有什么。再说,有小关要照相,有小房要绘制建筑图,不难丰富刊物的版面。
还有一个原因,我不便明说,到了大同他们就要返回北京了,而我要一个人南下到太原。那时分别,我就凄惨了,不如趁大家都在中途,快活地分手,彼此感情上都承担点什么。
之蔷在应县最好的一家饭店为我饯行,然后老王用车送我到车站。
这趟追寻大师的古建筑之行,就这样结束了。之蔷,小关,小房,还有老王,再见!你们将回到繁华的首都,而我注定要永远待在这里,还要熬几个通宵,写出近万字的长文。
你们要得也忒急了。
(完)
明日起,本版块将开始连载文化随笔集《文明叶脉——中华文化版图中的山西》,作者李骏虎,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