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宏阔再现乡村变革

《创业史》插图 蔡 亮 绘

宁志荣

  无论如何,辽阔而厚重的大地是文学绕不开的话题。在社会变革时期,那些脸朝黄土背朝天的村民,试图改变自己的生活,他们怀揣梦想,突破自我,破茧成蝶,为美好生活而努力奋斗,坚韧不拔,成为时代的弄潮儿。柳青的长篇小说《创业史》正是反映那个时代,以梁生宝为代表的农民为追求梦想而奋斗的历史画卷。时隔半个多世纪,我们还可以从其中窥视到那个时期乡村的嬗变。

  渭河以南关中平原的一个村庄,有位农民叫梁三,恪守本分,浑身是力气,由于生活变故成为单身,他在逃难的灾民中找到人生的另一半,组成一个特殊的家庭。他竭尽全力,受尽苦难,累弯了腰,想让妻子和孩子过上幸福生活,可是到了50多岁,他的孩子梁生宝都长大了,日子依然过得恓惶不堪、饥寒交迫,庄稼人的出路在哪里?

  梁生宝长大后,赶上一个社会巨变的时代,他与父亲不一样,他的眼光不再局限于自己的小家庭,而是投向了互助合作共同富裕的道路。任何新事物的出现总会遇到重重阻力,不理解者、观望者、阻挠者、看热闹者,各种人物都有。梁生宝组建的蛤蟆滩互助组就经历了这么一个过程。遥想那个年代,由一群穷人组织起来的互助组,一穷二白,缺乏基本生产资料,甚至面临着春荒,他们如何改变命运、改变乡村?小说为我们展示了乡村一群人的艰苦奋斗和心路历程。

  梁生宝在社会变革来临之际,义无反顾地投入洪流之中,办起互助组,朝着农民共同富裕的道路前进。其实,今天没必要对于那个时代进行过度解读,说到底不过是农民想多打粮食过好日子,哪有那么多的诠释和高深?梁生宝组建互助组充满了坎坷,首先来自父辈的反对。梁三作为本分的庄稼人看不惯梁生宝经常开会,在他的心目中庄稼人要守在土地上,整日胡跑乱窜能种好地吗?其次是老党员郭振山的阻挠。郭振山在村里威望高、资格老,可是,在乡村发生变革时落伍了。他家里人口多,生存压力大,当互助组这个新生事物出现时,他怕吃亏、怕耽误农业,本能地拒绝,在他身上反映了小农经济思想。同时,还有富农的反对和中农的不配合。梁生宝作为关中平原的汉子怎肯认输?他在乡村领导的支持下,以坚定的信念、无所畏惧的勇气,攻克了前进道路上一个个障碍。他一心为公,乐于吃苦,勤俭节约,成为那个时代摆脱贫困走向富裕的典范。

  小说塑造了一群乡村人物,生动形象,细腻深刻。除了梁生宝等人之外,还有富农姚世杰、富裕中农郭世富、梁生宝母亲、徐改霞、秀兰、王直二杠等等。姚世杰是乡村里的能人,懂得人情世故,破坏合作化;郭世富家里原来贫穷,种庄稼是个行家里手,从租种土地开始起步,盖起大瓦房。一旦渡过艰难后,面对农村的社会变革,极力抵制。小说把他的精于算计、自私自利,刻画得惟妙惟肖。其实,他们只是不接受而已。回头看来他们也是勤劳善良的农民啊。

  值得一提的是,在柳青长篇小说《创业史》中,我们还看到数千年中国乡村社会的缩影,欣赏到工业化还没有与农耕文明碰撞时一幅幅美丽的农耕图,品味到农民对于土地的深厚感情。小说生动而形象地绘制了当时的农村场景:一望无际的绿油油的庄稼地、收获季节人欢马叫的场面、鸡犬之声相闻的村落、鳞次栉比的茅草屋和屹立的大瓦房,乡村特有的风俗和温馨。因此,柳青的小说不啻是乡村广阔场景的诗意书写,也不仅是乡村群像的粗犷而细致的雕刻,更给我们留下了那个时代珍贵的乡村画卷。

  重读《创业史》,也许有人对于那个年代有点陌生,甚至恍如隔世,但是今天的乡村正是从那个新旧交替、激荡起伏的峥嵘岁月中走来的,而且乡村的振兴与富裕、梦想与现实、困顿与奋斗,在这片广阔天地里任何时候都不过时,都值得作家进行现实而艺术地书写。柳青对于上世纪中期乡村变革的书写,其实映照着今日乡村变革的现实,也昭示着未来乡村的振兴发展。因此,《创业史》于今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艺术价值,也是对于乡村变革宏大历史的回眸,令我们掩卷之余思考良久。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地方新闻
   第03版:地方新闻
   第04版:地方新闻
   第05版:要闻
   第06版:视点
   第07版:国际新闻
   第08版:双塔
宏阔再现乡村变革
一位跟自己过不去的作家
批评需要一双慧眼
写给世界的家书
诗意无处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