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0平方米的空间里,集合了国家、省、市工艺美术大师老、中、青几代人的数百件作品,漆器、陶瓷、雕塑、青铜器、琉璃、金属工艺、抽纱织绣等各具风姿,是展示当代太原工艺美术亮点的主要窗口。
窗口里的美丽
魏晋南北朝时期,平遥推光漆器闻名遐迩,苏氏琉璃、太原剪纸等工美技艺源远流长,入选了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
“太原工艺美术馆是一扇窗,展示的是三晋大地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彰显的是黄土地的人文精神。”太原市城镇集体工业联合社副主任张国宏说。太原工艺美术馆隶属于市城镇集体工业联合社,承担着宣传、收藏、展示、保护、传承、创新我市传统手工技艺和工艺美术精品的平台作用,同时,常年开展传统手工技艺行业交流、人才培训、学术研讨、技术研究和展览展销,是促进传统技艺不断发展、延伸,连接寻常百姓家的纽带和桥梁。
8月,吕梁烙画展正在太原工艺美术馆举行。方寸木板间,游弋的锦鲤,在莲叶间戏水觅食,时不时惊得涟漪层层、金鳞点点……勾、勒、点、染、擦,吕梁烙画市级非遗传承人张海应的制作工艺,引得观众啧啧称奇。张海应说,“烙画古称‘火针刺绣’,是一门传承了千年的艺术,但这门技艺鲜有人知。工美馆为吕梁烙画提供了展示的平台,让这项古老的手工艺重回大众视野。”张海应还受聘于吕梁学院,教授大学生烙画技艺,将这一古老艺术传下去。
太原工艺美术馆负责人张美青说,“每一次展会,浸润的是匠人对生活之美的诠释和升华,承载的是让民族传统工艺作品走进群众生活、迈向世界舞台的艺术追求。”
品牌里的匠心
在太原工艺美术馆参观的群众收获不小:“在这里,我看到了精美实用的大漆首饰盒、食盒,还有既能观赏也能使用的各类陶瓷用品,它们不再是博物馆、艺术馆里的陈列品,更是我们听得见、看得着、带得走、用得上的生活用品。“退休教师康金梅对一套手绘金钟壶的展品十分喜爱,展馆工作人员立即帮她联系制作方,实现了两方的对接。”
“宣传、推广本土工艺品牌,让它们走出山西、走向世界,是太原工美人的责任。”正如张美青所说,太原工艺美术馆把品牌建设的理念带入工艺美术圈层,强力推广工匠的技艺和代表作。
太原人王文彬,一直潜心研发与创新景泰蓝制作工艺。太原工艺美术馆的老师们鼓励他把传统工艺“活化”,主动“破圈”。在反复实践中,他把景泰蓝和银器制作这两项传统工艺大胆结合,形成了一门全新的工艺品种,还成功申请了国家专利。他的景泰蓝银器制品《和韵》捧盒还作为国礼,赠送给来华访问的外宾。景泰蓝银器的品牌之路越走越宽,王文彬说:“山西景泰蓝银器品牌会成为让世界都刮目相看的‘中国名片’。”
民艺里的生态
这两天,陈氏葫芦烙画第四代传承人、山西省工艺美术大师陈胜,一有空就到小店区王吴村的葫芦种植基地去转转,冬瓜葫芦、山西亚腰葫芦爬满棚架,静待丰收。陈胜欣赏着形态各异的葫芦,创作灵感汩汩而出,农户们则精心侍弄着一个个“葫芦娃”,满心欢喜地等待收获。“如果没有太原工艺美术馆的订单,哪有这葫芦丰年。”陈胜高兴地说。
葫芦工艺从业人员多而分散,太原工艺美术馆联系召集太原的葫芦手工艺从业者,成立了太原市葫芦协会。协会成立后,会员之间交流频繁,太原葫芦手工艺从业者的整体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协会群策群力,与我市多个乡村成立农业合作社,以点带面,逐步建成了太原市葫芦生产基地和乡村旅游观光点,在增加农户收入的同时,葫芦文化的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
为工艺美术从业者排忧解难,对市场前景良好的项目进行积极扶持和推动,太原工美人全力以赴——“苏氏琉璃文房四宝”在今年5月举办的“全国文房四宝艺术博览会”上大放异彩、馆藏新品陶瓷书法《莲知己》和造型精美的葫芦笔洗,吸引众多客户问询接洽、澄泥砚在太原工美人的牵线搭桥下,成为馈赠亲朋、旅游留念的佳品……
太原市城镇集体工业联合社主任强培东说,“薪火相传的绝艺是推动工艺美术发展的根本保证,我们工美人会继续以修复民艺生态、留存工艺匠心、守望文化乡愁为己任,与省城人民共同创造城市之美、生活之美。”
诗在远方,唯美在身边。
记者 张秀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