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段时间,记者走访一些居民小区看到,老式、新式回收箱的“生存状态”可谓判若云泥:不少老式回收箱处于“半退休”甚至“荒废”状态,不仅失去了原有的作用,有些还沦为小区“摆设”甚至垃圾箱;新式回收箱却供不应求,甚至一天会出现两三次“满仓不可投”的现象。
老回收箱“生存堪忧”
2月28日上午,记者在万柏林区西矿街太重北二条小区看到,小区内有多个绿色、蓝色的老式回收箱。从外表看,箱体比较破旧、污损,两侧贴满了小广告,上方的推拉隔板也有损坏;推开隔板看看里面,有些回收箱里空空荡荡,有些多少还有些衣物。小区里几位大爷大妈反映,这些回收箱大约是五六年前安放的,开始一段时间还有人定时不定时来清理,最近一两年好像没见人来回收过。
一街之隔的太重南组团小区,情况大同小异。记者看到,由于该小区较大,散布各处的老式回收箱有十来个,但明显基本处于“半退休”状态,有的箱门有被撬过的痕迹,有的隔板已经松动,顺着缝隙能把箱内的旧衣物掏出来。几位散步的阿姨说,几年前回收箱刚安放时,她们经常把家中闲置的旧衣服、鞋子放进去,可随着时间推移,箱内衣物越来越多,清理收运却不及时。“箱子满了,衣服塞不进去,人们只能把衣服放在箱子盖上或旁边地上,时间一长,有的被收废品的拿走了,有的弄脏了”。
在杏花岭区桃园三巷杏林七条,一个老式回收箱紧挨着垃圾桶,由于长时间无人维护,箱体满是污渍油渍、涂鸦和小广告,根本无法再往里投放衣物。
新回收箱供不应求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爱回收·爱分类”安放的有偿、智能回收箱目前异常火爆。
记者在上述两个小区看到,院内各有两个智能回收箱,居民告诉记者,新回收箱都是2022年安放的,很快就受到大家的欢迎。
新旧回收箱的回收范围大体一样,即衣物、塑料、金属、书报等。但一个是无偿的,明显是清运不及时、维护不到位;另一个则每公斤支付0.8元到1元不等的报酬,且满仓后自动报告后台,当天或隔天就会有人来清理回收。几位大爷大妈说,“春节前几天,人们打扫清理的东西多,都得早早去投放,不然就‘满仓不可投’了,中午人家回收了,晚上就又满了。”
与上述老小区相比,该公司在一些新小区更是“大手笔”。比如,恒大滨河左岸小区内,有13台这样的回收箱,居民赵先生早早就注册了会员。“家里有两个孩子,小了的衣服、过时的玩具、过期书刊比较多,有些还非常新,白扔了总觉得可惜。”有了智能回收箱后,一家人会有意识地积累、投递,“我们说的浪费并不是指金钱上的浪费,衣服、玩具一公斤一元钱,满打满算也没几个钱,我们更在乎的是,希望这些东西能发挥余热,给需要的人。”
运营方式明显不同
新旧回收箱“生存状态”迥异,主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投放单位对此持何种态度?
记者通过走访得知,老式回收箱大多是五六年前安放的,当时我市的垃圾分类工作刚刚起步,回收箱本身就有“尝试、探索”的意味,也的确一度起到了一定的宣传、促进作用,受到居民和物业的欢迎。然而,由于无偿属性及附带的“无责”现象,一定程度上造成回收不及时、维护不到位,时至今日逐渐被冷落。
那么,这些生存堪忧的老式回收箱,现在还有没人管呢?带着这个疑问,记者梳理发现,老式回收箱主要由四家单位投放,一家是某清洁公司、三家是公益组织。按照箱体上的微信二维码,记者先关注了清洁公司公众号并试图联系对方,但前后五天时间内,得到的回复都一直是“该公众号提供的服务出现故障,请稍后再试”。进一步拨打所留电话号码,语音提示“你拨打的电话已停机”。
随后,记者又联系另外三家公益组织。相关工作人员都表示,回收箱是捐赠所得,目前仍然在用,“按规定”每半个月会回收、维护一次。对“为什么居民感觉好久无人清理、维护”这一问题,有的回复说“清理、维护时间较短,居民可能没看着”,有的说“回收箱比较多,工作人员可能忘了某处了”,还有的说“三年疫情,的确影响了回收工作。”相关人员同时表示,所得旧衣物、书包、塑料等,他们会分类、挑拣、整理,把七八成新的衣物、书刊清洁、消毒后,尽量找机会捐赠给有需要的群体,剩下的打碎作为农用大棚、薄膜等的原料,再剩下的做焚烧无害化处理,总之是“不以营利为目的”。
新式回收箱是从2020年末开始铺开的。这段时间,我市垃圾分类工作逐步步入正轨,相关的财税优惠、补贴政策都已经到位。新式回收箱完全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
据了解,目前,“爱回收·爱分类”已在我市各城区布设了上千台回收箱。谈到运营模式,该公司一位负责人介绍,智能回收箱满仓后,会通过网络自动向清运人员发送指令。接到指令,清运人员会在一小时内将物品清运到中转站,然后再运送至分拣中心细分,最后分门别类销售到有资质的再生资源利用企业,谋求利润。
新式回收箱的普及,大大促进了我市的垃圾分类工作。比如奥林匹克花园是我市第一个落地智能回收箱的小区,有将近5000住户,目前垃圾减量化达到30%以上。还有十二院城、恒大滨河左岸、融创长风壹号等小区,减量基本相当。在万柏林区南寒圣都小区,微信名为“Barbara”的居民,曾在不到半个月内,投放各类旧物138公斤。
今年初,“爱回收·爱分类”母公司发布2022年度报告显示,在包括太原市在内的33座城市累计投放智能回收箱13324台,用户规模超639万,年回收量25万吨,相当于减碳46万吨。
旧物回收亟待升级
2022年8月,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七部门印发通知,我市被确定为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重点城市。按照要求,建设内容包括合理布局废旧物资回收站点、加强废旧物资分拣中心规范建设、因地制宜新建和改造提升绿色分拣中心、推动废旧物资回收专业化和规范化、提升废旧物资回收行业信息化水平。
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行“互联网+回收”模式,支持废旧物资网络回收平台发展,综合运用手机APP、微信小程序等移动互联网媒介,实现网上预约、上门回收,推动线上线下协同发展。支持回收企业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全链条业务信息平台和回收追溯系统。上述智能回收箱就是实践典型之一。
走访中,很多居民及社区工作人员表示,小区内的回收箱“太多了”,既占用了公共用地,也不利于衣物回收,还容易形成新的浪费。以上述太重南组团小区为例,老式回收箱有十来个之多,还有两个新式回收箱。按投放单位分的话,有五个来源。很多居民认为,应该清理整顿一下。尤其是老式回收箱,箱子越多,平均回收到的东西就越少,填满的时间就越长,卫生隐患就越大,维护成本也就越高……
如果能有一个部门统一管理,像共享单车一样,适当投放、按时回收就好了。
记者 刘晓亮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