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了妈,也就没了家,姊妹们四分五散。我和12岁的大弟瑞云随父亲到了绛县,10岁的妹妹瑞珍寄居了几家亲戚后,留到了道备村的大爷家。一天又一天,她对亲人的思念越来越深,多少次梦中哭醒。
常言“难活不过人想人”。瑞珍知道:自从妈妈去世了,想见妈妈就再也不可能了。哥姐又走得太远太远,听说有七八百里路呢。好在小弟弟就在邻村,步行即可到达,于是她心心念念想见弟弟。
瑞珍忘不了:妈妈活着的时候,她一放学就抱着小弟弟逗他玩。小弟弟的一颦一笑,举手投足,牙牙学语,蹒跚学步,都深深地印在她的脑海中。她多想陪他一起长大呀,可是……如今弟弟怎么样了?应该长高了吧?会说话了吗?会自己吃饭了吗?
1971年端午节的前一天中午,有个好心人给了她一块糖,外边裹着一层白底黄花的透明纸,里边的糖块是浅黄色、椭圆形的,有花生米那么大,散发着甜滋滋的清香味。她虽然饥肠辘辘,还是舍不得吃,把糖纸又完好地包起来。
瑞珍妹妹记得那天是弟弟3岁的生日,于是不顾一切,迫不及待地迎风跑了2里多路,到西游驾村打听了好几个人,终于见到了活泼可爱的小弟弟。
她把糖喂到弟弟嘴里,弟弟并不认识她,只是含着糖块笑了。她很想把弟弟抱走,但她清楚这是不可能的,而且她连多陪一会儿都不行,因为还得去上学。
当她气喘吁吁赶到教室时,已经迟到了一节课。不过,她觉得自己做了一件“伟大”的事情,即使挨批也心甘情愿。没想到的是,老师知道她是个苦孩子,没有训斥她。
一个孤苦伶仃、寄人篱下的小姑娘,能拿出什么礼物呢?这块糖并不贵重,但她对小弟弟的情意是无价的。她对亲人的思念,全凝聚到这块糖上了。
现在我们可以买到许多各种各样的糖了,但是,瑞珍对我说:她怎么也忘不了给弟弟的那块糖:浅黄色,椭圆形,有花生米那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