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苏轼聊天 也爱用“呵呵”

  如今, “呵呵”一词在聊天中使用频率颇高,有调侃之意,也能表示“不屑”,与人交谈时用得多了,偶尔还会令人觉得这是在敷衍。

  很多人觉得,“呵呵”是个现代人才会使用的网络热词。其实不然,生活在九百多年前的大文学家苏轼,用起这个词来得心应手。据综合统计,他所著文中“呵呵”出现了40多次。

  比如,他给陈季常写信,说,“一枕无碍睡,辄亦得之耳。公无多奈我何,呵呵。”在《与鲜于子骏书》中又说,“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呵呵。”

  再如,有文章提到,《与孙子思七首之四》中有“纸轴纳去,余空纸两幅,留与五百年后人跋尾也。呵呵”;《答程全父推官书》中,“儿子比抄得《唐书》一部,又借得《前汉》欲抄。若了此二书,便是穷儿暴富也。呵呵。”

  从这些内容也可以看出,苏轼使用“呵呵”一词时,很多都是出自与友人的书信。这些“呵呵”,体现出这位大文豪可爱俏皮的一面。

  举个例子,他会跟文与可开玩笑,“不尔,不惟到处乱画,题文与可笔,亦当执所惠绝句过状索二百五十疋也。呵呵。”

  就是说,假如你文与可不给我画画,那可就别怪我苏东坡啦!他就会自己到处随便画一通,最后写上文与可的名字。再不然,就拿着文与可答应给他画画的绝句去告状,顺便要点赔偿。

  不过,苏轼并非历史上首位使用“呵呵”一词的人。

  比如,文学家欧阳修的《与梅圣俞》就曾写道:其他事,谷正在此数日,备见所为,可知居此之况,不烦述也。“闭户”“饱齑”之句,怎生讳得。呵呵。

  另外,诗人韦庄在《菩萨蛮·劝君今夜须沈醉》中称,“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也有人说,在米芾著名的《葛君德忱帖》中,看见过“呵呵”二字的墨迹。

  曾有人考证,在《晋书》中,有关于“呵呵”较早的记载,石宣“乘素车,从千人,临韬丧,不哭,直言呵呵,使举衾看尸,大笑而去。”

  《光明日报》刊载的一篇文章《“呵呵”原来是佛教语》曾提到,“呵”本字作“诃”,本义并非表示笑声的拟音词。另外,其实,“呵呵”是一个外来词,是随着佛教进入中土的。

  该文章提到,“呵呵”明确指笑声,最早出现在东晋佛陀跋陀罗与法显所译《摩诃僧祇经》中:“若有可笑事者,不得出龈现齿,呵呵而笑,应制忍之。”

  无论如何,从苏轼对“呵呵”的使用来看,其实表现了他豪放、不拘小节的性格特点,写信写文章,兴之所至,亦有率真之气。     中 新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导读
   第02版:要闻快报
   第03版:都市新闻
   第04版:经济新闻
   第05版:经济新闻
   第06版:社会新闻
   第07版:社会新闻
   第08版:为民创城不停步
   第09版:综合新闻
   第10版:中国新闻
   第11版:聚焦疫情防控
   第12版:中国健康
   第13版:国际新闻
   第14版:国际广角
   第15版:文体新闻
   第16版:文化新闻
   第17版:旅行专刊
   第18版:旅行专刊
   第19版:学校好作文
   第20版:学校专题
   第21版:老年往事
   第22版:老年养生
   第23版:天龙地理
   第24版:天龙艺文
全国专家“会诊”乐山大佛
苏翊鸣全力备战北京冬奥会
谷爱凌首获世界杯水晶球
哈维尔重回河南担任嵩山龙门主帅
苏轼聊天 也爱用“呵呵”
山东加冕双冠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