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2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城市中的“拍鸟”一族

顾 桐 文/摄
  住在汾河边上,退休后缘水而行,挎只相机以拍鸟为乐。晨昏不舍,追逐羽翅,整整十年下来,倒浪得一个“鸟叔”之名。

  “鸟人”一词,过去有多解,如尝试飞翔的人、长相可爱的人。这些都是就具体的形貌而言,或是做一对人工翅膀从高处往下飞,或是做小鸟依人的样子惹人爱怜。但非形象的,主要还是古典文学语境中沉淀下的一个詈词,即对人的蔑称、小瞧和不恭。《水浒传》一书中这个词语多见,流传至今,沉为贬义。而现在,却有了很大范围上的褒义,是指酷爱鸟禽摄影的人。在这个圈子里,大家也互称,不以为忤,乐得“鸟人”之名。

  鸟禽摄影属自然摄影门类。过去,并不普遍,是小众们的业项,为专业人士(地理知识或科学考察)们所拥有。现在大众化了。这里除时代进步、科技发达,所带来的高端摄影器材“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因素外,在城市里,也不能不是藉生态建设之功,而引动的一种文化生活的拓展和休闲生活的开辟。

  太原这座城市,早先是能源重化工主导,产业畸重,造成生态破坏。加之又属北方内陆,鸟禽并不丰富。在我记忆中,汾河四季干涸为多,缺少生气,没有灵性。新世纪后,城市在宜居思想主导下,发生蜕变。尤其是近十余年来,东西两山植绿,南北一汾引碧,城市生态面貌可谓发生了脱胎换骨的改变。正是这一机缘,太原的鸟禽摄影开始兴起,从而带来“鸟人”队伍的迅速发展。记得当时在微信建“三晋鸟友”群时,初始,不过二三十人,而现在,翻了十倍之多。原因就是各类鸟禽越来越多,有得拍;又鸟禽有先天上镜的“颜值”,悦人眼目。过去,太原几乎没有大型鸟禽路过和留驻的记录,而现在,美似天仙的天鹅,至为珍稀的黑鹳,翩若盘玉的白鹭,翻翼矫健的海雕,俯下如风的鸬鹚(鱼鹰)都应季来临。汾河之上,美羽翔集,苇丛之间,鸣啾互应,演为这座城市一幕幕飞着唱着的生态景观。举实例说,就在去年冬月初,一羽极为罕见的名为大鹗的猛禽,居然能飞至城市中地带的迎泽公园,俯下湖面,捕食锦鲤,一时蔚为奇观,引得成百上千的游人和“鸟人”前来观看和拍摄。那天,我也在场,湖岸边长枪短炮(镜头)林立,大鹗空中飞至,展翼水上,快门启动一时如雨,人们欢声四起。这可说是城市生态建设卓而有观最为生动的写照了。

  鸟禽的丰富与活跃,是环境不断向好的映射,而城市“鸟人”只是这一过程中的观察媒介。承前文,应该说,我还不算是地道的“鸟人”。在这个圈子里,要获得这一“名号”,至少要具备四个条件,一是器材,要有速率很快的相机和长焦镜头;二是行头,也包括形象,要穿马甲、披迷彩,一副蓬头垢面的样子;三是佳片,就是要有骄人的鸟禽摄影作品;四是情怀,这一条最为重要,是指要有爱鸟的情怀。“鸟人”们的快乐由鸟生发,拍鸟只是过程,爱鸟才是根本。

  秋冬之季,河流凝碧,天空朗彻。这是太原“鸟人”最感愉快的时候。大量的候鸟渐次飞临太原,尤是城市北边湿地,水草丰茂,年年盛景此时,百余白鹭岸边水上,联羽翻飞,美不胜收。“鸟人”们聚集此地,以镜头拾取羽翅,这不啻是向一座城市生态文明的光影致敬。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介子平
~~~顾 桐 文/摄
~~~乔傲龙
   第01版:要闻导读
   第02版:今日观点
   第03版:要闻快报
   第04版:都市新闻
   第05版:社会新闻
   第06版:热线新闻
   第07版:经济新闻
   第08版:中国新闻
   第09版:中国视点
   第10版:太原纪录
   第11版:中国广角
   第12版:中国关注
   第13版:中国关注
   第14版:中国广角
   第15版:国际新闻
   第16版:国际广角
   第17版:国际观察
   第18版:文娱新闻
   第19版:文娱新闻
   第20版:文娱新闻
   第21版:文娱新闻
   第22版:体育新闻
   第23版:体育新闻
   第24版:天龙品味
闻歌寻踪
城市中的“拍鸟”一族
天地一灶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