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年龄增长,保持健康积极的心态格外重要。
不宜觉得“一切以孩子为重”。临床发现有近一半老人过度担心子女、儿孙,还认为自己的身体状况会成为小辈的负担。建议老人要有自我独立性,放下时刻担忧的心,“儿孙自有儿孙福”,轻松一些,双方可能都更自在。
不宜觉得“这对我来说太晚了”。有些老人的心态比实际年龄更苍老,对新事物有抵触,导致不同程度跟社会脱节。当然,有些事情对年轻人来说很简单,但老人尝试起来显得很难,年轻人不能表现出嫌弃,这样会让老人更觉恐慌。虽然手指会颤抖,记忆有减退,但老年朋友请勇敢尝试新事物,每一点进步都是一种奖励。
不宜觉得“过去才是美好的”。老人往往爱回忆过去,认为从前比现在美好,这种现象称为“回归心理”,是在寻找慰藉。儿女切不可盲目说父母“过时”“老掉牙”,这是一种伤害,正确做法是多陪父母出门走走,看看世界和新事物。现在的就是最好的,老年朋友要谨记“活在当下”。
不宜觉得“我说的话没人听了”。如果老人有这种想法,就会变得越来越沉默。年纪大了,学习力、记忆力、思维逻辑等方面是会有所下降,但岁月沉淀的经验和智慧更是一种值得分享的财富。不妨放下担忧,大胆表达,不仅能锻炼思维和口齿,还能让自己心情舒畅,变得开朗、随和,更受欢迎。
不宜觉得“我承受不了损失”。有的老年朋友会因为某件事情没做好,就否定、责怪自己,再也不敢做任何尝试,害怕失去。要调整心态,晚年也有很多“可能性”,生活在于尝试,在于体验,但涉及财务等事情需与家人商量。
不宜觉得“我不中用了”。老人身体虚弱,有些慢性病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治好的,切不可因为身体不争气,就责怪自己给儿女添麻烦,充满愧疚,这样不利于身心健康,也不是儿女想要的。老人要学会接受现实,放下心理包袱,坦然从容地面对年龄和境况。“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老人不妨把自己当个“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