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唱戏不卖票。戏钱主要通过赞助解决。为什么不是摊派而是赞助呢?因为有些人家确实摊不起戏钱。而赞助是自愿的,出多出少都可以,不出也行。有些特困户,承办人还要上门安慰:“你家这次就不要出啦,下次再说吧!”一个村里唱戏,本村未出钱或很少出钱的村民以及外村群众都可以自由自在地去看戏。这也体现了农村互相包容谅解、和谐共处的优良传统。
二是开戏时间迟。农村唱戏,大都在农历七月十五左右和正月农闲时间进行。即使是农闲时间,农民也有许多活儿要做,所以开戏时间都在中午11时和晚上9时左右。但过去农民没有钟表之类的计时器,上面所说时间不过是个大致时间,所以每场戏开戏前要“打通”,借以招徕观众。
“打通”为戏曲术语,又叫“打闹台”。“通”(tònɡ)为击鼓的一个段落,鼓333槌为一通。共打三通,每通之间停息片刻。头通就叫“打头通”,以小堂鼓领奏,大锣、铙钹配合,点子单调。二通,又称“响通”,以单皮鼓领奏,全堂打击乐器配合,点子复杂。由急急风、走马锣鼓、冲头、抽头、九锤半、马腿儿、大水底鱼、收头等锣、鼓经组成。三通,又称“吹通”或“吹台”,以唢呐吹奏将军令。三通鼓一完,演员就出台了。
打通的主奏乐器是鼓,因为鼓声气势磅礴,雄壮激昂,如雷声滚滚,炮声隆隆,传播很远,带上其他乐器,“嗵嗵锵锵”的打通鼓一响,正在忙活的村民听到,马上安排完手里的活儿去看戏。三通鼓估计需要半小时左右,周边三五里之内的群众一听邻村的打通鼓响了,马上出发也误不了多少;即使走在路上,听到打通鼓也紧走几步。
过去农村娱乐活动少,看戏就是农民娱乐活动的主渠道之一,所以打通鼓一响,四面八方的群众就紧赶慢赶往戏场院跑,形成农村一大风俗奇观。
当然,打通也有对演员的警醒与提示作用,即戏马上就要开演了,请演员们检查行头脸谱等,做好出台准备,不要丢胡子忘扇子弄出笑话。这样的事情也不是没有发生过。有一则笑话:唱《铡美案》,扮包拯的演员化装好后,没戴胡子就和旁人说闲话去了。正扯得热闹,轮到他出台了。一出台就听见观众叫:“胡子!胡子!”该演员没有慌慌张张回后台去戴胡子,而是将错就错,道白道:“公务繁冗费运筹,陈州放粮把胡子丢。王朝马汉,快给爷去找!”赢得观众一片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