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没钱买集邮册,我就准备了一个大本子,里面贴上小相角放置邮票。邮票大部分是从信封上剪下来,先泡在清水里,然后用镊子小心翼翼地揭下来,压平、晾干,全是盖上邮戳的用过的旧邮票。当时最重要的是要有邮票的来源。我二哥在天津解放时就参军了,后转到长春军事干部学校,毕业后又分到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给苏联专家当翻译,他一直给家写信,我自然就有了不少邮票。后来姐姐从天津卫校毕业后,支援西藏,到西藏日喀则人民医院当医生,也经常给家写信,我的邮票就更多了。最难得的是我叔叔当时在香港一家酱菜厂工作,常给家中来信,所以我就有了香港邮票。那时同学之间主要靠互相交换获得新邮票。我用香港邮票换了不少珍贵邮票。印象最深的是我得到了一张中央苏区“苏维埃邮政半分邮票”。后来我到太原工作后,我家搬家时把我的集邮本弄丢了,真令人惋惜!
在太原当了老师后,由于工作繁忙我无暇再集邮了。可是那份少年时代的集邮情结始终伴随着我。上世纪90年代我教高中文科班语文,布置假期作文时,突发奇想:写篇命题作文——《我最喜欢的一张邮票》。要求运用文章的多种表达方式:用记叙的方式写如何得到这张邮票,用说明的方式介绍说明这张邮票的构图布局,用议论、抒情的方式写出为什么喜欢这张邮票。还要求学生用稿纸抄写工整,并把邮票贴在作文头页上。想不到这次写作实践活动受到了学生的热烈欢迎。开学后我收到全班每个学生的作文和邮票,内容丰富多彩,美不胜收,我让全班同学互相传阅。至今我仍珍藏着,严格说来这不是什么集邮册,但确实是我的语文教学生涯中的精彩一笔,很值得回忆和保存。
退休以后我教过的这个文科班师生聚会时,同学们还津津乐道地谈起这件事,一些同学还说他们从此就爱上了集邮。班长代表同学们赠送我一本珍贵的集邮册,里面有成套的生肖邮票和各个时期的代表性邮品。现在我还不时地拿出来欣赏和品味,这给我的晚年生活增添了不少的乐趣。